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牙山

牙山

①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鲁国驺县注:“城北有牙山。”《清一统志·兖州府一》:“《府志》:峄山与牙山,大小相错,状若犬牙。”

②在今广西钦州市东南海中。《清一统志·廉州府》:牙山“在钦州东南龙门外海之东,去龙门六十里。海中特起三峰,广十里,形如排牙”。


(1)古山名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东南海中。因形如排牙,故名。清时设龙门协千总驻防。(2)今山名。古称巨齿山,旧称锯齿山,俗称锯齿牙山,雅称聚笔山。1941年后简称牙山。《大清一统志》:其山“山峰断续,如巨(钜)齿然”。在山东省栖霞市东南。东北—西南走向。主要由花岗岩构成。为断块山。由大牙、二牙、三牙等峰组成,呈锯齿状,故名。二牙居中最高,海拔805米。形势险要,历为兵家必争之地。1941年建有牙山抗日革命根据地,东南麓有胶东革命烈士陵园。山林多松、槐等,建有林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梁邹城

    在今山东邹平县北四十里孙镇。一说即今邹平县。初为梁邹县治,西晋永嘉后县废。东晋末南朝宋在此置戍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宋元嘉二十八年 (451),“青州民司马顺则自称晋室近属,聚众号齐王。梁邹戍主崔勳之

  • 天生城

    ①亦名天子城、天字城、天自成。南宋淳祐间为抗元而建。在今四川万县市东北天城山。明正德《夔州府志》卷7:“天自城在(万)县西。其山四面旋绕、自然如城。”因名。城在山上,四面峭壁如堵,惟西北一经可登至。形

  • 松赞干布墓

    在今西藏穷结县城对面的木惹山上。为藏王墓之一。《西藏王统记》 载: “王薨于盆域萨毛岗,乃于亚隆穹保,建造三陵,一切建筑无与匹者。”

  • 临洮军

    唐开元中置,属陇右节度使。治所在今青海乐都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39鄯州: 临洮军 “开元中移就节度衙置,管兵五万五千人,马八千四百匹”。后废。

  • 湓城县

    隋大业初改彭蠡县置,为九江郡治。治所即今江西九江市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江州浔阳县:“炀帝改为湓城,取县界湓水为名。” 唐初改为浔阳县。古县名。隋大业二年(606年)以彭蠡县改名,以县界湓水得名。治今

  • 苑城

    ①又名台城。三国吴筑。在今江苏南京市鸡鸣山南,乾河沿北。为东吴的皇家花园。《晋书·成帝纪》: 东晋咸和五年 (330),“作新宫,始缮花城”。同书 《苏峻传》: 咸和三年 (328) 苏峻作乱,“使怀

  • 龙咀河

    即今陕西子长县西北李家岔乡龙咀河。1934—1936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置赤源县治此。

  • 石羊镇

    ①北宋置,属江津县。在今四川江津市西南六十里长江畔。②北宋置,属安岳县。在今四川安岳县东南一百里赤云乡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8普州:石羊镇“在安岳县。又有石羊山,去县一百三十里。昔有石羊见此,因名”。

  • 天露水

    在今广东新兴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新兴县:天露山“在县东南。源出天露山,流至城东门合卢溪水”。

  • 番招铺

    在今贵州台江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 ·镇远府》 “宛溪铺” 条: “番招铺,皆台拱同知 (驻今贵州台江县) 管理。” 雍正十二年 (1735) 包利、红银领导苗民与清军激战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