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琅邪山

琅邪山

一作瑯邪,又作瑯琊。在今山东胶南市琅琊镇 (夏河城) 东南十里。《管子》: “齐桓公将东游,南至琅邪。” 《孟子·梁惠王》: “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: 吾欲观于转附朝儛,遵海而南,放于琅邪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 始皇二十八年 (前219) “南登琅邪,大乐之,留三月。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,复十二岁。作琅邪台,立石刻,颂秦德,明得意”。又,三十七年 (前210),“还过吴,从江乘渡。并海上,北至琅邪”。即此。西汉置琅邪郡以此名。


(1)又称琅琊山,古称摩陀岭。在安徽省滁州市区西南。《太平寰宇记》:“琅邪山在县西南十二里。其山始因东晋元帝为琅邪王避地此山,因名之。”一说西晋伐吴,命琅邪王司马伷出涂中,尝驻于此,因名。最高峰海拔317米,同名主峰236米。主要由石灰岩构成,喀斯特地貌发育。以琅琊山为名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还包括城西湖、姑山湖和三古(古关隘、古驿道、古战场)等景点。茂林、幽洞、碧湖、流泉为景观特色。有古建筑醉翁亭、丰乐亭、琅琊寺等,以及大量唐宋以来名家手书碑刻。辟有国家森林公园。(2)又称琅玡山、琅琊山。在山东省胶南市西南,面临黄海。为一形似平台的小丘,海拔183米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秦始皇二十八年(前219年):“南登琅邪,大乐之,留三月。乃徙黔首三万个琅邪台下。”即此。秦二世亦曾来此。古建筑早已坍毁,秦始皇石刻亦不存。秦二世石刻尚存,传为李斯所书,现存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。自然景色优美。为崂山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绥亦咕国

    即今瑞典。清谢清高《海录》 有专条记述。

  • 营浦县

    秦置,属长沙郡。治所在今湖南道县东北东门乡。以在营水 (今濂溪水) 之浦得名。西汉属零陵郡。东晋为营阳郡治。南朝梁天监十四年 (515)移治今道县西四十里营山下,为永阳郡治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改

  • 马栏镇

    在今陕西旬邑县东马栏乡。《宋史·赵珣传》:元昊入寇,珣渭葛怀敏曰,“敌远来,众倍锋锐,莫若依马栏城布栅以扼其路”,即此。清设县丞于此。民国改为县佐。1949年革命根据地在此设马栏县。(1)古镇名。在今

  • 仙娥驿

    在今陕西商州市西十余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4商州“椎平原”条下:仙娥峰“唐时于此置仙娥驿”。唐置,在今陕西省商洛市西。后废。

  • 武昌镇

    在今湖北鄂州市东南。清康熙 《武昌县志》 卷2: 武昌镇 “县东南六里。古昌乐院旧址。今废”。

  • 五原县

    ①西汉元朔二年(前127)置,属五原郡。治所或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堡子湾古城(一说在今包头市西哈德门沟口古城堡)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河水“又东径九原县故城南,秦始皇置九原郡治此。……西北接对一城,

  • 湘江

    ①今湖南省最大的河流。源出广西灵川县东、海洋山西麓,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,经永州、衡阳、湘潭、长沙等地,至湘阴县芦林潭入洞庭湖,长817公里。上古时洞庭湖较小,湘水直接注入长江。《山海经· 海内东经》:

  • 即东县

    1945年8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即墨县东部析置,治汤上村(在今山东即墨市东)。1949年迁治店集(今即墨市东北店集镇)。1956年撤销,并入即墨、海阳二县。旧县名。山东解放区设。1945年由即墨县青烟公

  • 千秋山

    亦名东山。在今广东化州市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6化州:东山“起于高凉,至本州城外,拱于州治之左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化州:千秋山在“州东南二里,去罗州二里,横亘如屏”。

  • 晋乐县

    ①东晋置,属牂牁郡。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北境。南齐属南牂牁郡。梁废。②十六国成汉置,属沈黎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汉原县北。东晋永和三年 (347) 灭成汉后,移治今四川崇州市西北三十里公议场,属晋原郡。南齐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