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甲秀楼

甲秀楼

明建,在今贵州贵阳市城南鳌头矶上。清陈鼎《黔游记》:甲秀楼“左武侯祠,右维摩阁,俱近(涵)碧潭”。今楼为康熙二十八年(1689)重建,阿阁三重,高20米,颇为壮观。


在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塘。昔有巨石兀立南明河中,其形似鳌,人称“鳌矶”。明万历年间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连接南岸,并建一楼以培风水,名曰“甲秀”,取“科甲挺秀”之意。天启元年(1621年)焚毁,总督朱燮元重建,更名来凤阁。复毁。清康熙二十八年(1689年)巡抚田雯重建,仍旧名。有阿阁三重,高约20米。飞甍刻桷,颇称杰构。历乾隆、光绪、宣统三朝,或增建或重修,规制则悉存原貌。楼立江中,右依观音寺、翠微阁,是云木萧疏、琳宫璀璨的“南郭胜景”所在。前有清雍正十年(1732年)和嘉庆二年(1797年)铸的圆形大铁柱两根,各长3米以上,六面有字并加盖,是鄂尔泰开古州、勒保平南笼的“铭勋”遗迹。下为浮玉桥,屹立桥上的涵碧亭,小巧玲珑,岸柳掩映。楼中联匾诗碑甚多,尤以清人刘玉山所撰长联最为著称,已由王萼华重书,高悬楼前。

甲 秀 楼


猜你喜欢

  • 疏勒镇

    唐安西四镇之一。贞观二十二年 (648)置,治所在今新疆喀什市。《新唐书· 西域传 · 龟兹》 阿史那社尔破龟兹,“始徙安西都护于其都,统于阗、碎叶、疏勒,号四镇”。又,《地理志》 引贾耽《四夷路程》

  • 龙格

    在今四川双流县东南。《晋书·桓谦传》:东晋义熙四年(408),谯纵请桓谦于后秦,相助共击刘裕,“谦至蜀,欲虚怀引士,纵疑之,乃置谦于龙格,使人守之”。即此。即“龙涸”。

  • 临汾市

    1948年5月当地解放后由临汾县析置,治所即今山西临汾市。1949年撤销,并入临汾县。1971年复设临汾市。在山西省西南部、黄河东岸。面积2.05万平方千米(市辖区1304平方千米)。人口411.4万

  • 驼口镇

    一作沱口。北宋置,属郾城县。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。

  • 子路河店

    即今河南罗山县西南子路镇。清乾隆《罗山县志》卷1《镇店》:“子路河店,西南三十里。”

  • 阿巴哈纳尔部

    亦作阿坝哈纳尔。明、清蒙古部名。成吉思汗弟布格博勒格图(别里古台)后裔所统部落。明后期,其首领诺密特默克图号所部曰阿巴哈纳尔,属漠北喀尔喀,驻牧于克鲁伦河(今蒙古国克鲁伦河)。清康熙初徙牧漠南,归附清

  • 三奇戍

    唐置,属导江县。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。《新唐书·韦皋传》:贞元十三年(797),“皋遣大将陈泊等出三奇”,伐吐蕃。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灌县:三奇戍“在县西”。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西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

  • 南深泽县

    西汉置,属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深泽县东南二十七里故城。东汉属安平国。西晋属博陵国。北魏改为深泽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北省深泽县东南。属涿郡。北魏改名深泽县。

  • 平舆县

    ①秦置,属陈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平舆县北四十里。西汉为汝南郡治。三国魏属汝南郡。北魏皇兴中徙治今平舆县西南。北齐废。隋大业三年(607)复置,属汝南郡。唐贞观元年(627)废。天授二年(691)复置, 属

  • 新邱铁路

    为京奉铁路支线。自励家窝站 (在今辽宁黑山县附近) 至阜新 (今阜新市) 东北新邱止。全长60公里。专为运煤而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