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乐山
在今广西凭祥市东北夏石镇境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5思明州:白乐山“在下石西州治北。峰峦耸秀,林木苍翠”。
在今广西凭祥市东北夏石镇境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5思明州:白乐山“在下石西州治北。峰峦耸秀,林木苍翠”。
即今菲律宾之波利略岛。见南宋赵汝适《诸蕃志》 “麻逸国” 条。元汪大渊 《岛夷志略》 “三岛” 条作蒲里咾。
①即今广西灵川县西北甘棠河。《寰宇记》卷162临桂县:甘水“在灵川县北三十里。其源出融州北界潭洞涓流,引派百余里,经灵川县西南,穿过大山下,萦回五百余步,江阔十丈,深一丈,东流经甘棠驿南,而东注漓水。
①即玄武湖。在今江苏南京城东北玄武门外。宋 《景定建康志》 卷18 “玄武湖” 条引《丹阳记》 云: “后湖又名练湖。”②古称曲阿后湖。又名练塘后湖、开家湖。在今江苏丹阳市西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25润州
唐贞观元年 (627) 置,为羁縻州,属松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。开元中废。唐贞观元年(627年)以党项部落置,治江源县(今四川松潘县北)。属松州都督府。后地入吐蕃,州废。
南朝宋置,属梁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巴中市东南六十里曾口镇。梁普通六年(525)于郡置曾口县。北魏属巴州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(1)南朝宋末置,治今四川省巴中市东南曾江镇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巴中市、平昌县
①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治所在封山县(今广西灵山县南安金村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浦北县及灵山县部分地。贞观十年 (636) 废。②唐永徽二年 (651) 置羁縻州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
又名烂柯山。即今广东高要市东北栏柯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159端州高要县: 烂柯山 “一名斧柯山”。宋苏易简 《砚谱》 云: “端溪有斧柯、茶园、将军地,同是一溪,惟斧柯出者,大不过三、四指。一两呵汗津滴
即宣和堡。今宁夏中卫县东南宣和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2宁夏中卫 “五百户堡” 条下: “又羚羊堡,在卫南六十里。正统元年建。”
唐武德 三年 (620) 置,属榆州。治所在今山西榆社县南 三十二里魏城村。六年 (623)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置,治今山西省榆社县南魏城。属榆州。六年省。
亦作新堡关。在今四川汶川县。明时为威州治。清雍正时省威州,移保县治此。嘉庆时废保县,以理番厅照磨驻此,名新保关。与保子关隔江相望,为西路冲要。民国改设县佐。1952年汶川县移治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