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土川
在今陕西彬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4邠州:白土川“在州西南九里,东北流经白土原及东阳原之西,又东北注于泾水。或谓之漆水”。
在今陕西彬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4邠州:白土川“在州西南九里,东北流经白土原及东阳原之西,又东北注于泾水。或谓之漆水”。
①西魏改惠怀县置,属武宁郡。治所在今湖北荆门市北。隋大业初废入乐乡县。②1914年改宁远县置,属甘肃渭川道。治所即今甘肃武山县。因县西南有武城山,为三国魏将邓艾拒蜀将姜维处。故名。1927年直属甘肃省
元置,在今四川邛崃市东。明改为驿。
在今辽宁朝阳市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咸和八年(333),慕容皝讨宇文逸豆归于广安,“逸豆归惧而请和,遂筑安晋、榆阴二城而还”。胡注:“安晋城,在威德城东南。”在今辽宁省朝阳市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
①原太湖尾闾之一,又名下江。晋顾夷 《吴地记》、庾阐 《扬都赋注》 与唐张守节 《史记正义》等,皆以此为 《尚书· 禹贡》 三江之一。故道自今江苏苏州市东南三十里古三江口与松江分流,东北大致循今娄江及
①即今江苏江都市东南大桥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江都县:“大桥镇在城东六十里。”②在今江苏海门市东南大桥镇村。《清一统志·海门厅》:通济桥“在大桥镇”。③在今江西弋阳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二》:
在今山东莱阳市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20莱州莱阳县: 高丽山 “在县西南九十里。司马懿讨辽东,于此置戍,以高丽为名”。
即今山东招远市东南毕郭镇。清道光《招远县志》卷3《坊市》:毕郭集“在城东南四十里。南通莱阳,东通栖霞”。
一名双峰。在今安徽青阳县西十五里九华乡。《寰宇记》 卷105青阳县: 冠帻山 “山连接九华,其山层峰若冠帻之状,因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池州府一》 引 《名山志》: “九华真人峰北,有山双髻,如巾帻然。昔
亦作诺苲州或诺祚州。唐太和以前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境。北宋属雅州。后废。
在今湖北咸宁市西四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12江夏县: 钴鉧山 “在县东南一百一十七里。山形似钴鉧”。《清一统志·武昌府》: 钴鉧山 “一名熨斗山,俗名风火斗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