益寿县
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益都县胶济铁路以北地区和寿光县西南部析置,治孙家庄 (今山东青州市北高柳镇)。取二县首字为名。1949年迁治孙家集 (今山东寿光市西南孙家集镇)。1952年撤销,并入益都、寿光二县。
旧县名。山东抗日根据地设。1944年在益都县西北部与周边邻县设益(都)寿(光)临(朐)广(饶)四县边行政办事处。1945年改置益寿县。治车水渠(今山东青州市区东北),1949年迁孙家庄(今寿光市寿光镇西南孙家集)。1952年撤销,分别并入益都、寿光、临朐各县。
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益都县胶济铁路以北地区和寿光县西南部析置,治孙家庄 (今山东青州市北高柳镇)。取二县首字为名。1949年迁治孙家集 (今山东寿光市西南孙家集镇)。1952年撤销,并入益都、寿光二县。
旧县名。山东抗日根据地设。1944年在益都县西北部与周边邻县设益(都)寿(光)临(朐)广(饶)四县边行政办事处。1945年改置益寿县。治车水渠(今山东青州市区东北),1949年迁孙家庄(今寿光市寿光镇西南孙家集)。1952年撤销,分别并入益都、寿光、临朐各县。
1914年由北路道改置,属山西省。治代县 (今山西代县)。1916年移治大同县 (今山西大同市)。辖境约当今山西保德、五寨、宁武、静乐、娄烦、忻州、定襄、五台以北地区。1928年废。1914年6月由北
清顺治十三年 (1656) 置,属天津镇,设都司驻防。即今河北昌黎县东二十五里大蒲河镇。为海防要地。
即今河北隆化县西北八十里白虎沟蒙古族满族乡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承德府丰宁县有“白虎沟”镇。
为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中最大的珊瑚岛,位于郑和群礁西北。岛呈长梭形,长1400米,宽335米,面积0.43平方公里。中国渔民向称黄山马峙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伊都阿巴岛。1947年改名太平岛。中国渔民称
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宝庆府二》:扶城峒“领石羊、浆凹、桃林等九砦”。
隋开皇九年(589)置,治所在括苍县(今浙江丽水市东南七里古城村)。辖境当今浙江省天台山—仙都山一线以南的灵江、瓯江、飞云江流域。开皇十二年(592)改名括州。唐大历十四年(779)复为处州,辖境缩小
晋为石塔寺,北魏改名宝光寺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。《洛阳伽蓝记》 卷4: “在西阳门外御道北。有三层浮图一所,以石为基,形制甚古,画工雕刻。”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城北,距成都19千米。相传始建
在今宁夏吴忠市境内。《魏书·刁雍传》:太平真君五年(444),薄骨律镇将刁雍表曰:“富平西南三十里,有艾山,南北二十六里,东西四十五里,凿以通河,似禹旧迹。其两岸作溉田大渠,广十余步,山南引水入此渠中
唐开元七年 (719) 分新秦县置,属胜州。治所在今陕西神木县境。十四年 (726) 废。
在今江苏无锡市西惠山二泉之上。《清一统志·常州府一》: 若冰洞 “唐僧若冰㔉岩得之,故洞及泉并以若冰名”。泉旁有若冰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