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江西金溪县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9抚州金溪县: 铜斗山,“曾文昭公 《铜斗院记》 云,在金溪县南二十里。山能出云雨,弭灾害,为一州七县之望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6抚州府金溪县: 铜斗山在 “县西
在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东北一百四十五里。清设外委戍守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东北。清代东南通兴安县,北连湖南城步、绥宁县,为交通冲要,设兵戍守。
①即普口市。今湖南醴陵市东北三十六里浦口镇。②一作堡口市。即今湖南新宁县东北五十四里堡口乡。清光绪 《湖南通志》 卷1新宁县图: 县东北有浦口。
在今台湾省台东县北。源出县西北中央山脉南段关山东坡,东流折而南,至台东县东北入太平洋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台东州: “卑南大溪出州西南新武洛社,合三水东南流入于海。”
北宋乾德三年(965)改胤山县置,属利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东南一百三十里。熙宁三年(1070)废入嘉川县。古县名。北宋乾德三年(965年)改裔山县置,治今四川省广元市东南。熙宁元年(1068年)废。
①即今山东惠民县西南大沙窝。1940年2月,八路军在此以数百人的兵力,突破了日伪军三千多人的合围,而且消灭了三百多敌人,创造了传奇式的平原突围战的奇迹。②在今河南淅川县南老城东。《宋史·孟珙传》:南宋
①三国吴置,为高兴郡治。治所在今广东阳西县东北。南朝宋为宋康郡治。隋开皇十年(590)改为宋康县。②北魏置,为广化郡治。治所即今甘肃徽县西北银杏树乡。隋开皇三年(583)罢郡,县属凤州。仁寿元年(60
即今吉林抚松县东南松花江上源老黑河。清乾隆 《钦定盛京通志》 卷27: 哈勒珲穆克河,“国语 (满语),哈勒珲,温暖也; 穆克,水也。(吉林) 城南八百里”。
在今湖南江永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5永州府: 掩水 “源出大掩山下,有石掩穴口,故名。东流与沲水合,经三江口与潇水、舜源水合”。
即今吉林通化县西南大泉源乡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通化县图:西南有大泉眼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辽宁通化县:“县属大泉源,在快当帽子西南五十里。由县市往桓仁恒通过此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