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石关

石关

①在今河南偃师市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义熙十二年(416),广武将军石无讳东戍巩城,“檀道济等长驱而进,无讳至石关,奔还”。胡三省注:“自洛城东至偃师四十五里。偃师西山有汉广野君郦食其庙,庙东有二石阙。”

②在今甘肃岷县东一百三十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岷州卫:“东有石关。”《清一统志·巩昌府二》:石关“有砦。东维秦陇,西控番地,天然锁钥”。


(1)关名。在今河南省偃师市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义熙十二年(416年)刘裕北伐,后秦洛阳守将姚洸遣石无讳东守巩城,“无讳至石关,奔还”,即此。(2)集镇名。(1)在浙江省兰溪市东南部,金千铁路北。灵洞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030。以古为关隘要地得名。产稻谷、棉花、油菜籽等。有纤维、玻璃、水泥等厂。金兰公路经此。为张学良夫人赵四小姐(一荻)故里。有郭氏节孝坊和六洞山风景名胜区。(2)在安徽省岳西县东部、磨旗尖北麓。石关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550。因两峰对峙,形如关口,故名石关。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油菜籽、木材、茶叶、茯苓、天麻等。有压力容器、化工、制茶、板材、活性炭等厂。105国道经此。涓水湾为避暑疗养地,设有安徽省教师疗养院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板门山

    在今湖南怀化市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1沅州: 板门山 “对峙如门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沅州“明山” 条下: 板门山 “宋时为向蛮据守处”。

  • 东光县

    西汉置,属勃海郡。治所在今河北东光县东二十里。东汉为侯国。东魏为勃海郡治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)移治今东光县东南三十里陶店。隋开皇三年(583)又移治后魏废勃海郡城(今东光县)。九年(589)为观州治

  • 花街镇

    即今四川安县东南花荄镇。清嘉庆《安县志》卷11:花街镇在“城东四十里”。唐西昌县设于此。在浙江省永康市西部,西邻武义县。面积74.5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倪宅,人口 1800。以姓得名。

  • 善阳县

    一作鄯阳县。隋大业元年 (605) 改招远县置,属朔州。治所在今山西朔州市。三年 (607)改属马邑郡。唐复属朔州。辽以后作鄯阳县。明洪武初废。古县名。又作鄯阳县。隋大业元年(605年)改招远县置,治

  • 岌口隘

    亦名岜口隘。为明凭祥州三隘之一。在今广西凭祥市西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1凭祥州“绢关”条引《图经》云:“又南有岌口隘。”

  • 获 (獲) 麟堆

    在今山东巨野县东十二里麒麟镇。《春秋》: 哀公十四年 (前481),“西狩获麟”。《左传》 谓 “西狩于大野,叔孙氏之车子鉏商获麟”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 《正义》 引 《括地志》 曰: “获麟堆在郓州

  • 裔山县

    即胤山县。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东南一百三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4利州: 故平蜀县: “义清县,天宝元年八月改为裔山县。国朝乾德三年改为平蜀县。”

  • 龙门口

    在今河南兰考县西北铜瓦厢北。为黄河津渡处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开封府兰封:“咸丰五年决铜瓦厢,改东北径龙门口入直隶长垣。”

  • 牛山馆

    馆驿名。辽置,在今河北承德县东北三沟镇附近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“松山州”后引宋王曾《上契丹事》曰:“松亭岭甚险峻,七十里至打造部落馆,东南行五十里至牛山馆。”

  • 黄崖

    ①春秋郑地。即今河南新郑市西北黄水市。《左传》: 襄公二十八年 (前545),“公及宋公、陈侯、郑伯、许男如楚。公过郑,郑伯不在,伯有廷劳于黄崖”。杜注: “荥阳宛陵县西有黄水,西南至新郑城西注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