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照县
北宋乾德三年(965)改石镜县置,为合州治。治所即今四川合川市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9合州:石镜县,“《国朝会要》云:乾德三年, 以翼祖嫌名,改为石照”。南宋淳祐三年(1243)移治钓鱼山(今合川市东十里钓鱼城)。元至元二十二年(1285)复移治今合川市,明洪武初废入合州。
古县名。北宋乾德三年(965年)以石镜县改名,治今重庆合川市。属合州军。南宋淳祐三年(1243年)移治钓鱼山(今合川市东),属合州。元至元二十二年(1285年)复移治今合川市,属重庆路。明洪武中废。
北宋乾德三年(965)改石镜县置,为合州治。治所即今四川合川市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9合州:石镜县,“《国朝会要》云:乾德三年, 以翼祖嫌名,改为石照”。南宋淳祐三年(1243)移治钓鱼山(今合川市东十里钓鱼城)。元至元二十二年(1285)复移治今合川市,明洪武初废入合州。
古县名。北宋乾德三年(965年)以石镜县改名,治今重庆合川市。属合州军。南宋淳祐三年(1243年)移治钓鱼山(今合川市东),属合州。元至元二十二年(1285年)复移治今合川市,属重庆路。明洪武中废。
秦始皇时置,与长官同名,因掌治京师,不称郡。治所在咸阳县(今陕西咸阳市东北窑店镇北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关中平原。西汉景帝二年(前155)分为左、右内史。武帝时改为京兆尹、左冯翊和右扶风,合称三辅。秦置,
北宋置,属清湘县。在今广西全州县西南建江注入湘江处之凤凰咀。明于此置巡司。在吉林省东辽县北部。面积259平方千米。人口4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建安,人口 4270。初名二道河子,清末称安仁镇。1984年
东魏武定七年(549)置,属莒州。治所在黄郭戍(今江苏赣榆县西北城里)。北齐移治古辟阳城(今山东莒县西南二十五里五花营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赣榆县北部、山东莒南县及莒县南部地。隋开皇初废。东魏武定七年(5
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山半。内刻雅集图,为沈石田觞咏处。
亦作马髦岭。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南四十里。《晋书·苻登载记》:东晋太元十九年(394),苻登为姚苌苌所败,“遂奔平凉,收集遗众,入马毛山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又作马髦岭。即今甘肃省平凉市西北丰洞山。《晋书·苻
又称图城。 唐南诏置。 南诏最早的都城,后为蒙舍赕治所。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三十四里图城遗址。在今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。唐
即今广西西江支流贺江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苍梧郡封阳县应劭注: “在封水之阳。” 《水经·温水注》: “郁水东径苍梧广信县,漓水注之。又东,封水注之。”又称封江、临贺水。即今西江支流贺江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
即今四川广汉市东南十五里三水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汉州:三水关在“州东十里。关下有渡,即绵水渡口也,亦曰三水关渡。有巡司戍守”。清裁巡司。光绪二十八年(1902),义和团廖观音高举“灭清、剿洋、兴汉”
1913年3月由建安、瓯宁两县合置,属福建北路道。1914年属建安道。治所建宁城 (即今福建建瓯市)。取两县首字为名。1928年直属福建省。1992年改设建瓯市。建溪流域茶叶总汇于此,每年春夏之际,舟
①北宋置,属归信县。在今河北雄县东南。金废。②在今江西南昌市西赣江东岸。南宋范成大《揽辔录》:乾道癸已(1173)闰正月七日发南浦,“八日泝清江宿张家寨。九日宿市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