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四川荣县东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60荣州: 荣黎山 “在州东十五里。即云慈禅院。高五里许,上有山神祠、五龙池”。《清一统志 · 嘉定府一》: 荣黎山“亦名舞龙山,与荣德对峙,山腹有龙洞二”。
在今河北蠡县东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蠡吾县有“石羊垒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蠡县:石羊垒,“昔人屯戍处。今堙”。
唐置,属伊州。在今新疆鄯善县东北。一说在今哈密市西北灰井子沟。唐置,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北。属伊州。后废。
在今江苏连云港市附近。《宋史·魏胜传》:南宋绍兴三十一年 (1161),“胜军已入城,金兵径趋城东,欲过砂堰圜城为营。胜先已据堰备之,金军不得过,拒战竟日,终不能近”。
即今安徽青阳县东长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7青阳县:古长山“在县东南三十里, 秀拔群山。宋范仲淹尝读书其中,更名读山”。
在今山西宁武县东五十里盘道梁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0崞县: 盘道梁堡 “在宁武关东百里,有新旧二城,旧城创筑于嘉靖三十二年,万历十三年增修。二十三年以旧城地势低洼,又改筑新城于边内,周 一里有奇”。
即今四川高县北来复镇。北宋置来附县于此。明置驿。正德《四川志》卷16:庆符县“来附县故址,在治西北十五里。宋政和置,宣和废。后人讹以附为复。今设来复铺旧址旁”。
一名修泽。战国韩邑。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南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 惠文王后元七年 (前318),“韩、赵、魏、燕、齐帅匈奴共攻秦。秦使庶长疾与战修鱼”。古邑名。战国韩邑。在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南。《史记·秦本纪
唐乾元元年(758)置,属昌州。治所即今四川大足县。《寰宇记》卷88大足县:“以界内大足川为名。”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卷53:大足县“取丰足之义也,或云县之宝顶山有巨人迹”。光启元年(883)为昌州治
又名津门。汉魏洛阳城南城西头第一门,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。本名津门,魏晋改为津阳门。《洛阳伽蓝记》 卷3城南: 高阳王寺 “在津阳门外三里”。西晋永嘉二年 (308),曾屯兵于此。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