窝北镇
即今河北肃宁县东南十八里窝北镇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49肃宁县图: 东南有窝北。
在河北省肃宁县东南部。面积64.2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窝北,人口2300。宋代建村于赵家河北岸,河中常有大漩涡,因名涡北,后讹为今名。1956年设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同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。有修配、地毯、制砖、电线、提花等厂。通公路。古迹有武垣城遗址。
即今河北肃宁县东南十八里窝北镇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49肃宁县图: 东南有窝北。
在河北省肃宁县东南部。面积64.2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窝北,人口2300。宋代建村于赵家河北岸,河中常有大漩涡,因名涡北,后讹为今名。1956年设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同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。有修配、地毯、制砖、电线、提花等厂。通公路。古迹有武垣城遗址。
1935年析凌云县北部地区置,属广西省。治所在乐业乡(今广西乐业县)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,北隔南盘江与贵州省相邻。属百色市。面积 2617 平方千米。人口14.9万。辖2镇、8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同
又作乌第河、乌达河。源出外兴安岭,东流入鄂霍茨克海。明永乐五年(1407)于此置兀的河卫。古水名。又称乌第河、乌达河,皆同音异译。源出外兴安岭,东流入鄂霍次克海。明于此置兀的河卫。清康熙二十八年(16
在今山西垣曲县古城镇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永和十二年 (356),“燕将军慕舆长卿入轵关,攻秦幽州刺史强哲于裴氏堡”。胡三省注: “永嘉之乱,裴氏举宗据险筑堡以自守,后人因而置屯戍,故堡犹有裴氏之
即西倾山。亦作罗插普喇山。在今青海省东部、甘肃西南部。
①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石州置,治所在离石县 (今山西离石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离石、方山、中阳、柳林、临县等县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改石州。②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儋州置,治所在义伦县(
明洪武三年 (1370) 置,属山东都司。治所在今山东莱州市东。清顺治十六年 (1659)裁。
即今四川合川市西北隆兴镇。清光绪 《合州志》 卷4: 隆兴场 “距城七十里”。
即日噶努布宗。今西藏曲水县东北聂当。1960年并入曲水县。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,治今西藏自治区曲水县聂当。1960年与曲水宗、协荣谿合并,改置曲水县。
①又称东路中末旗。清康熙三十年(1691)设,属蒙古车臣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弋勒希尔一带。②原属土谢图汗部,清雍正九年(1731)改属赛音诺颜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库苏古尔省塔里亚郎南,色楞
明永乐元年 (1403) 改腾冲府置,属金齿军民府。治所即今云南腾冲县。宣德六年(1431) 直属云南布政使司。正统十年 (1445) 升为腾冲军民指挥使司。嘉靖三年 (1524)改置腾越州,十年罢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