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山镇
北宋置,属伏虞县。即今四川仪陇县东南一百四十里立山镇。
在四川省仪陇县东端。面积23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立山,人口 2310。因立山寨得名。1949年为立山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改乡。1992年置镇,阳通、茶房二乡并入。1994年阳通、茶房二乡划出。产棉花、蚕茧、油菜籽。有农机、编织、造纸、印染、被服等厂。特产算盘。通公路。名胜古迹有茶房古洞。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在此置长胜县苏维埃政府。
北宋置,属伏虞县。即今四川仪陇县东南一百四十里立山镇。
在四川省仪陇县东端。面积23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立山,人口 2310。因立山寨得名。1949年为立山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改乡。1992年置镇,阳通、茶房二乡并入。1994年阳通、茶房二乡划出。产棉花、蚕茧、油菜籽。有农机、编织、造纸、印染、被服等厂。特产算盘。通公路。名胜古迹有茶房古洞。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在此置长胜县苏维埃政府。
又称中国东省铁路。即中东铁路。干线从今内蒙古满洲里市经黑龙江哈尔滨市至绥芬河市。支线从哈尔滨经吉林长春至辽宁旅顺。中东铁路曾用名。
元置,为盐场。治所在今四川南部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8南部县 “盘龙水驿” 条下: “县北二十五里有保宁茶盐场。今皆废。”
即今山东临朐县南冶源镇。明嘉靖《临朐县志》:冶源集“在县南二十五里”。因地处冶水(今老龙湾)之源,故名。
西魏大统中置,属遂宁郡。治所即今四川通江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140通江县: 诺水县 “因县南诺水为名”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唐武德八年(625) 复置,为璧州治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通江县
一名凫山。在今安徽旌德县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9宁国府:凫山“在旌德县东二十里。山有巨人迹、马蹄石、捣药臼。俗传窦令君二女化青凫随父仙去”。
一名安乐镇。即今河南郏县北安良镇。明正德《汝州志》卷1:郏县有安良店。
即今江西永新县西南绥原山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6吉安府: 绥原山 “在永新县南四十里,势连鹅岭,其址六十里许。上有阿育王塔”。《清一统志·吉安府一》: 绥原山 “其顶石峰如塔,上耸绝崖,下頫重渊。其麓为洛
东晋李氏成汉时置,属南广郡。当在今四川珙县境。南齐以后废。
亦名江达、隆达、工布江达、佳木达。在今西藏工布江达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 卫地诸城:札木达城“在喇萨东南五百四十四里”。 “札达”藏语意为大谷口。又作江达城、佳木达城。清康熙间置。在今西藏自治区工
①南朝陈置,属鄱阳郡。治所在今江西德兴市东北新建乡银城坂。隋废入鄱阳县。②西魏改石城县置,属绥州。治所在今陕西神木县境。北周保定二年 (562) 迁至石龟镇 (今陕西神木县南四十里)。隋属雕阴郡,大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