筶杯岭
在今广东信宜县东北。 清光绪 《高州府志》 卷4: 筶杯岭 “在县东北一百五十里。 高数百丈, 下临函口关, 有大小筶杯之形, 纡回十里, 峰峦陡绝。自昔不通人迹。乾隆初,始开辟,由此行抵罗定,遂成孔道”。
在今广东信宜县东北。 清光绪 《高州府志》 卷4: 筶杯岭 “在县东北一百五十里。 高数百丈, 下临函口关, 有大小筶杯之形, 纡回十里, 峰峦陡绝。自昔不通人迹。乾隆初,始开辟,由此行抵罗定,遂成孔道”。
即今台湾南部之下淡水溪。明陈第《东番记》:“其地……历大员、尧港、打狗屿、小淡水……。”即今台湾省高雄、屏东两县之间的下淡水溪。始见于明。陈第《东番记》:“其地……历大员、尧港、打狗屿、小淡水……”
在今海南省万宁县东北小海内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5万州:小海港在“州东北二十里。港口有二小石山,南北对峙如门,海舶往来,取道于此”。
即今福建永定县东湖雷镇。本龙岩县地,唐大历四年 (769) 于此置上杭场。五代南唐保大十二年 (954) 迁秇梓保 (今永定县) 东北六十里北山村。
①即今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(伊通镇)。清萨英额《吉林外纪》卷2:“伊通河,以河得名。”清光绪八年(1882)于此置伊通州。②河名。又作益褪河、一秃河、一统河、伊屯河、伊敦河。为松花江支流。源出吉林伊通满
战国楚邑。在今河南新野县东北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: 怀王二十五年 (前304),“怀王入与秦昭王盟,约于黄棘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周谢国地。战国属楚。在今河南省新野县东北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:怀王二十五年(前
在今湖北竹山县西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竹山县:“又有上庸山,上庸水所出,南合孔阳水,下流入汉。”清乾隆《竹山县志》卷4:上庸水在“县西四十里。源出上庸山,因以此名县。其水南流与孔阳水合,入汉江”。
明置,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武昌府江夏县: 将台驿 “在府东八里”。清康熙四十四年 (1705) 裁。
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永登暗沙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独立登滩。1947年改名永登暗沙。
金置,属合河县。当在今山西兴县西。
西汉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北夹谷山附近。南朝宋废。唐武德六年 (623) 改新乐县复置,属海州。治所在今赣榆县西南。八年(625) 省入怀仁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江苏省赣榆县西北。属东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