绥远县
①北周置,属达化郡。治所在今青海同仁县境。隋开皇初并入达化县。
②1912年改绥远城厅置,属山西省。治所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北隅新城。1913年撤销,并入归化县。
③1913年改绥远州置,属吉林省依兰道。治所在伊力嘎 (今黑龙江省抚远县)。1929年改为抚远县。
旧县名。(1)1912年置。治绥远城(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城区东北部)。因两县同治一城,1913年并入归化县。(2)1913年由绥远州改置,治今黑龙江省抚远县驻地抚远镇。因与绥远省重复,1929年更名抚远县。
①北周置,属达化郡。治所在今青海同仁县境。隋开皇初并入达化县。
②1912年改绥远城厅置,属山西省。治所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北隅新城。1913年撤销,并入归化县。
③1913年改绥远州置,属吉林省依兰道。治所在伊力嘎 (今黑龙江省抚远县)。1929年改为抚远县。
旧县名。(1)1912年置。治绥远城(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城区东北部)。因两县同治一城,1913年并入归化县。(2)1913年由绥远州改置,治今黑龙江省抚远县驻地抚远镇。因与绥远省重复,1929年更名抚远县。
即今江苏江宁县西南陆郎镇。清《江苏布政司属疆域表》:江宁县有陆郎桥镇。
即今上海市青浦县北二十八里白鹤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松江府青浦县“黄渡镇”条下:“又白鹤江市,在县北三十二里,北接嘉定县界。”清时有把总驻守。
①在今山西武乡县东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沁州》:石勒城“周四百六十步,相传石勒尝屯兵于此”。②在今河南洛宁县西洛水北岸,西接卢氏县界。《水经·洛水注》:高门水“出北山,东南流,合洛水枝津。水上承洛水,东北
今越南河内市。明交州府附郭县。《明史·安南传》:宣德元年(1426)王通计黎利,“一战而败,心胆皆丧,举动乖张,不奉朝命,擅割清化以南地予贼,尽撤官吏军民还东关”。
即今江苏阜宁县东北二十二里蛤蜊港。清光绪 《阜宁县志》 卷2 《津梁》: 有蛤蜊港渡。集镇名。在江苏省阜宁县东北部、蛤蜊港汇入射阳河处。合利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100。明初以聚落河畔盛产蛤蜊而得名。
即今吉林梅河口市东北牛心顶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海龙府:“牛心顶子至郭大桥入吉林磐石。”
在今四川广汉市西南古城坝。《寰宇记》卷73雒县: “湔阳故城,汉县,废城在县南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67汉州: 湔阳城在 “州西南二十里。《志》云: 南北朝时置,以近湔水之阳而名”。正史未见湔阳县。
①地区名。一作于中,又作商於、商于。在今陕西丹凤县商镇东南至河南浙川县西南丹江流域。一说在今河南浙川县西南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: 怀王十六年 (前313),张仪说怀王曰,“王为仪闭关而绝齐,使使者从仪西
唐析扶德州置羁縻州,属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珙县南境。后废。
明景泰年间建。在今新疆和田县。为伊斯兰教著名寺院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