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春秋国名。在今湖北宜城市西二十里。《左传》: 桓公十二年 (前700),“伐绞之役,楚师分涉于彭,罗人欲伐之”。又桓公十三年 (前699),“楚屈瑕伐罗,……罗与卢戎两军之,大败之”。杜注:“罗,熊姓国。在宜城县西山中。” 后徙枝江市东北。又徙今湖南汨罗市西北。后灭于楚。


古国名。春秋封国。熊姓。在今湖北省宜城市西。《左传》桓公十三年(前699年):“楚屈瑕伐罗,……罗与卢戎两军之大败之。”其后徙今湖北省枝江市东北,楚文王时又徙今湖南省汩罗市西北。灭于楚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五里庄

    在今山东茌平县东南。清光绪间,义和拳首领朱红灯在此设场练拳,宣传“灭洋”主张。村名。在山东省茌平县中部偏东。属茌平镇。人口570。明末,杨氏从东阿县庙杨庄迁此立村,因距县城5里得名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

  • 阿什根山

    在今青海省东境。《清一统志·青海厄鲁特》:阿什根山“在西宁边外西南一百十里, 山不甚高,当东西往来孔道”。

  • 三爿沙

    在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太仓州崇明县“三沙”条记:三爿沙“向为三沙门户。《志》云,三爿沙孤立海中,倭贼从东北大洋而来,必经此沙。南行则苏、松及宁、绍、台、温之界也”。

  • 王道门市

    即黄老门镇。今江西九江县西南黄老门乡。

  • 源头墟

    亦作猿猴墟。即今广西平乐县东南一百三十里源头镇。清光绪 《广西舆地全图》 平乐县图: 东南有猿猴墟。民国 《平乐县志》: 源头金华乡 “初名猿猴墟,后改今名”。

  • 壶芦岛

    即今辽宁葫芦岛市东南辽东湾边葫芦岛。《清一统志·锦州府一》: 壶芦岛 “在锦县西南九十里。又有小壶芦岛在县西南六十里”。

  • 昌乐县

    ①北魏太和二十一年 (497) 置,属魏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南乐县西北。北周为昌乐郡治。隋大业初废入繁水县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复置,属魏州。六年 (623) 移治今南乐县。五代唐改为南乐县。②唐武德

  • 嵴山村

    在今浙江绍兴市南。《宋书·孔觊传》:泰始二年 (466),“众叛都尽,门生载以小船,窜于嵴山村”,被执。即此。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境。南朝宋泰始二年(466年)孔凯败走被执于此。

  • 鸡笼厅

    清光绪元年(1875)置,属台北府。治所即今台湾基隆市。九年(1883)改名基隆厅。清光绪元年(1875年)置,治基隆(今台湾基隆市)。属台湾府。辖境约当今台湾省基隆市。光绪九年改名基隆厅。

  • 期城郡

    北魏孝昌中置,属襄州。治所在西舞阳县(今河南舞钢市西)。隋开皇初废。北魏孝昌中置,治西舞阳县(东魏改为临舞县,今泌阳县西北)。辖境约相当今河南省舞钢市及泌阳县东北部、舞阳县西南部。属襄州。东魏、北周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