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罗霄山

罗霄山

又作泸潇山、卢萧山。在今江西、湖南两省边境。《太平御览》 卷48: 罗霄山 “王孚 《安城记》 曰: 萍乡罗霄山,泽水所出,水傍出石乳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萍乡县: 罗霄山 “高数千丈,延袤百余里。下有石潭,深不可测,秀江之源出焉”。《清一统志·袁州府》: 罗霄山 “上有罗霄洞,旁有葛仙坛,坛生二竹,风动如扫,人谓之扫坛竹。坛侧有黄龙潭”。


在湖南、江西两省边境。包括武功、万洋、诸广、八面等山。长约150多千米,宽30~45千米。层峦叠嶂,山岭高大。森林和矿产资源丰富。山间垭口为省际交通孔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龛摩崖造像

    在今四川巴中市城南二里南龛山上。分布在云屏石、山屏石、佛爷湾一带。《清一统志·保宁府》: 南龛山 “在巴州南二里”。现有窟龛一百三十三个,造像二千一百余躯。佛爷湾又名神仙坡,是南龛造像的主要集中区,主

  • 邵州

    ①北周置,治所在亳城县(今山西垣曲县东南五十七里古城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垣曲县及河南济源市等地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置,九年(626)又废。②唐贞观十年(636)改南梁州置,治所在邵阳县

  • 自延水

    在今宁夏海原县东北界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高平川水“又北, 自延水注之。水西出自延溪,东流历峡,谓之自延口,在(高平)县西北百里,又东北径延城南,东入高平川”。

  • 哲蚌寺

    在今西藏拉萨市西北十里半山坡上。明永乐十四年 (1416) 由喇嘛教格鲁派 (黄教) 始祖宗喀巴的弟子嘉央曲结兴建。寺占地面积约二十五万平方米,僧侣最多时曾达万人,为西藏地区规模最大的寺庙。现寺内主要

  • 吐京郡

    ①北魏太平真君九年(448)置,属汾州。治所在岭西县(后改吐京县,今山西石楼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石楼、交口等县地。孝昌中寄治西河郡,治所当在今山西孝义市西十五里上、下吐京村。隋开皇初废。②东魏武定八年

  • 邑城镇

    即今河北武安市北邑城镇。清乾隆《武安县志》卷3集镇:邑城在“县北四十里”。在河北省武安市东北部。面积67平方千米。人口3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邑城,人口 6860。明代迁民欲在此建县城,故名欲城,后讹为

  • 沙沟寨

    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七十里。明洪武中置巡司于此,清裁。

  • 苏苏国

    古地名。故地或以为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岸实武牙一带,或以为在实武牙东南沿海之沙沙谷,尚无定论。清谢清高《海录》有专条记述。

  • 时水县

    隋开皇十六年(596)置,属青州。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三十里。大业二年(606)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,八年(625)又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。属青州

  • 古宜镇

    亦作古泥镇,又名宜良镇。即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。民国《三江县志》卷3:“宜良镇在石眼口,又名古宜镇、宜阳镇。乾隆四十三年于古宜设主簿一员。”1932年移三江县治此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中东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