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卓云角
即洋卓雍错。今西藏浪卡子县羊卓雍错。清松筠《西招纪行诗》注:巴则山“岭南有大海子,番名洋卓云角”。
即洋卓雍错。今西藏浪卡子县羊卓雍错。清松筠《西招纪行诗》注:巴则山“岭南有大海子,番名洋卓云角”。
东晋太元十五年 (390) 以汉中郡流民置,属梁州。治所在南长乐县 (在今四川德阳市境)。南朝宋元嘉十六年 (439) 改属益州。齐废。
1940年析祁连设治局置,属青海省。治所在三角城 (今青海海晏县)。1943年改为海晏县。1940年由都兰县析置,治三角城(今青海海晏县驻地)。1943年升为海晏县。
①西汉置,属梁国。治所在今安徽砀山县东南六十里。东汉属沛国。《后汉书·盖延列传》:建武二年 (26),盖延伐刘永,“永弃军走谯,延进攻,拔薛,斩其鲁郡太守,而彭城、扶阳、杼秋、萧皆降”。东晋废。②南朝
即今安徽颍上县西南五十里南照镇。清乾隆 《颍州府志》 卷2: 颍上县西淮润乡有南照集。见“南照镇”。
即今浙江江山市西南廿八都镇。明弘治《衢州府志》卷5江山县:二十八都在“二图。去县一百四十里”。
即广里。在今山东长清县西南广里乡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济北国卢县“有光里”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“今防门北有光里,齐人言广音与光同,即《春秋》所谓守之广里者也。”
即今河北馆陶县 (南馆陶镇)。汉以来为馆陶县治。金废为镇。明置南馆陶巡司于此。
唐贞观七年(633)白苟羌降附置羁縻州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红原、马尔康县境。八年(634)改为笮州。
即今江西赣县北大湖洲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赣州府赣县: 湖洲 “在府北八十里。突起江中,周围数里”。
亦作黄雒河镇。即今安徽无为县北三十里黄雒乡。明置巡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