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置,属安化县。即今甘肃庆阳县西北五十里阜城村。元丰四年 (1081) 废。
①即今江苏如东县西三十里马塘镇。旧属如皋县,清时有把总驻守。②即今云南文山县西北五十里马塘乡。清时有把总驻守。(1)在江苏省如东县中南部、如泰运河两岸。面积140平方千米。人口8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马
在今浙江泰顺县东南三魁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泰顺县:三魁山在“县南六十里。有东山、西章、中龟三峰,谓之三魁”。
在今贵州安顺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3普定卫: “普利驿在城南门外,隶安顺府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安顺府》: 普利驿“在府城南。上通镇宁,下达平坝”。
北魏孝昌中置,属襄州。治所在舞阴县(在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五十八里古城寨)。西魏属广州。隋开皇初废。十六国后秦姚兴置,治舞阴县(今河南泌阳县西北)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义熙元年(405年),刘裕遣使求和于秦
即今河北枣强县西南二十四里张秀屯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4枣强县图:西南有张秀屯。集镇名。在河北省枣强县城西部。张秀屯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650。明代山西移民张秀迁此建村,故名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
①即摩陂。在今河南郏县东南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明帝纪》:青龙元年(233)春正月,“青龙见郏之摩陂井中。……改摩陂为龙陂”。②又名龙泉、龙洲。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(江陵县故城)北纪南城西南。《水经·沔水
五代杨吴金陵城西门之一。因地处内秦淮河的出城口,成为控制西水关的要隘,故名。明代改称三山门。即今江苏南京城水西门。区片名。在江苏省南京市区西部偏南,三山桥—银都商厦周围一带。水西门,五代杨吴时称龙光门
在今山东阳谷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谓“即齐桓公会江、黄时所筑。又鲁将曹沫挟匕首劫齐桓公处,亦名阳谷亭”。
①即今广西凭祥市西北四十里平而关,西接越南平瑞村。清有把总驻防。乾隆五十六年(1791)曾开关贸易。②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乌罗镇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铜仁府乌罗司:平南关“在司(治今乌罗镇)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