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翁源县

翁源县

南朝梁承圣末置,属清远郡。治所在今广东翁源县西北横江源头处。《元和志》 卷34: 翁源县“因县界翁水之源为名”。隋属南海郡。唐武德五年(622) 属洭州,贞观元年 (627) 改属韶州。北宋淳化中迁翁源县西北翁源镇北。景祐五年 (1038) 迁今广东曲江县南北江东之濛里。南宋建炎三年 (1129)移治今翁源县西南翁江北。元初废,大德五年(1301) 复置,改属英德州。治所在今翁源县西北新江镇。明洪武初,迁治今县西翁城镇,属韶州府。民国初属广东岭南道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1940年迁龙仙镇,即今翁源县。


在广东省北部、北江支流滃江中上游,邻接江西省。属韶关市。面积 2230 平方千米。人口37.6万。县人民政府驻龙仙镇。辖18镇。因县境界滃江水之源,故名。本浈阳县地,南朝梁承圣末析置翁源县,属始兴郡。故治在今县西北,后屡经迁徙。陈于县置清远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清远郡废,改属南海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改属番州,贞观元年(627年)改属韶州。五代南汉及宋仍之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县废,并入曲江,本县设巡检司。大德五年(1301年)一度改设岑水县,同年夏复翁源县,设治长安乡(今翁城镇),属英德州。明、清属韶州府。1914年属岭南道。1920年属广东省。1940年迁治龙仙。1949年属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,1950年属北江专区,1952年属粤北行政区,1956年属韶关专区。1959年新丰县及英德县东部并入,迁治官渡。1960年新丰县和英德部分析出,县治迁回龙仙。1970年改属韶关地区,1983年属韶关市。地处滃江谷地,多低山和山间小盆地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富林、矿、水力资源。是广东省林业重点县之一。农业主产稻,并产小麦、甘薯、油茶、甘蔗、花生、大豆、大蒜等,三华李著名。有煤、铁、钨等矿开采。工业有化肥、棉花、松香、制糖、水泥、电池等厂。多小水电站。106国道以及官灯、坪新、龙始、坝小等公路纵横县境。名胜有如珠岩、梅岩、书堂石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义泉井

    在今江西贵溪县南七十里,当入闽之路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广信府贵溪县:义泉井“行者至此多渴,里人徐氏凿井引泉,作亭其上, 人赖其利”。

  • 黄巾寨

    在今山东阳信县东南二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阳信县 “桑落墅” 条下: 黄巾寨,“相传汉末黄巾屯聚处”。村名。在山东省阳信县东南部。属商店镇。人口753。明永乐年间,因村址系东汉末年黄巾寨兵营遗址

  • 雍水

    ①即灉水。在今山东荷泽市东北,注入雷夏泽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: “雷夏既泽,雍、沮会同。”《集解》: “郑玄曰: 雍水、沮水相触而合入此泽中。《地理志》 曰雷泽在济阴城阳县西北。” 《正义》: “《括地

  • 带方县

    西汉置,属乐浪郡。治所在今朝鲜黄海北道凤山土城内。东汉末为带方郡治。西晋建兴元年(313) 侨治棘城 (今辽宁义县西南)。北魏延和元年(432) 废。古县名。西汉元封三年(前108年)置,治今朝鲜黄海

  • 鸦城

    在今河北南宫市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元和十一年 (816),“魏博奏败成德兵,拔其固城; 乙丑,又奏拔其鸦城”。胡三省注: “固城、鸦城,当在冀州南宫县界。”

  • 义宁驿

    明洪武三年(1370)置,属崖州。在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5崖州:义宁驿“在州城西”。

  • 俺不罗

    明代西藏羊卓雍的译称。元代分封乌思藏十三万户,以乌思 (前藏)、藏 (后藏) 之间的羊卓雍为一万户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曾沿元制于乌思藏置十三万户,十八年 (1385) 设俺不罗行都指挥使司,隶

  • 兰封县

    清宣统元年(1909)改兰仪县置,属开封府。治所即今河南兰考县。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54年与考城县合并为兰考县。古旧县名。清宣统元年(1909年)改兰仪县置,治今河南省兰考县

  • 江口司

    在今福建福清市南江阴镇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)移南日巡司于此,改名江口巡司。

  • 东路中前旗

    即蒙古车臣汗部中前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东方省乔巴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