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锣山
又作耳罗山。在今云南蒙自县东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蒙自县:耳罗山“每风雨雷电自山峰中起,年必大丰,土人以为验。东有仙人洞,四面石壁悬注,如钟鼓然”。
又作耳罗山。在今云南蒙自县东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蒙自县:耳罗山“每风雨雷电自山峰中起,年必大丰,土人以为验。东有仙人洞,四面石壁悬注,如钟鼓然”。
北魏太安二年 (456) 置,为代名郡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杭锦旗北。后废。
元中统五年(1264)置,属成都元帅府。治所在今四川越西县北新民镇古城。至元十年(1273)属罗罗斯宣慰司。二十一年(1284)改为邛部州。
南齐建,为祭祀蜀国先王蚕丛庙宇。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区西南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51成都府:蚕丛祠 “蜀王蚕丛氏祠也。今呼为青衣神,在圣寿寺…… 《南史》 齐永明间,始兴王萧鉴为益州刺史,于州园得古冢,有金
1913年析克什克腾旗置,属热河特别区热河道。治所即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 (经棚镇)。次年升为经棚县。原属直隶省多伦直隶厅辖境,1914年1月划归热河特别区域,7月置局。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经棚镇
明永乐四年(1406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布列亚河(牛满河)中上游以西、图腊纳山西北一带。后废。
①西汉高帝元年 (前206) 改咸阳县置,属雍国,次年属中地郡。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窑店附近。七年并入长安县。②东汉改新成县置,属河南尹。治所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。西晋属河南郡。东魏为新城郡治。隋开皇
在今安徽芜湖县西,为漳河支流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芜湖县:“南有鲁明江,一名鲁港,又有石硊河,俱注大江。”清嘉庆《芜湖县志》卷1:石硊河“在县(今芜湖市)南四十里。源出石硊山,过石硊市合鲁港河入大江”。
即今四川若尔盖县南班佑乡。清雍正元年(1723) 于此置班佑寨土千户。
西晋末慕容廆以青州人置,治所在武宁县 (今辽宁凌海市东大凌河东岸)。后废。不久复置。《水经· 大辽水注》: 渝水 “又东南径一故城东,俗曰女罗城。又南径营丘城西。营丘在齐,而名之于辽、燕之间者,盖燕齐
①在今安徽青阳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池州府二》: 临城废县 “在青阳县南…… 《县志》: 临城镇在今县南五里”。②即今山东枣庄市西薛城。北魏时曾于此置永兴县,北齐废。向为南北陆路孔道。明、清时为临城驿。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