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肥水

肥水

①又名施水。即今安徽合肥市之南肥河。《寰宇记》 卷126合肥县: “肥水出县西南八十里兰家山,东南流入巢湖。” 《梁书· 韦叡传》: “右军司马胡略等至合肥,久未能下……乃堰肥水。” 即此。

②即今安徽寿县之东肥河。源出合肥西北将军岭,北流至寿县东北两河口 (今名起台子) 入淮河。因下游流势不畅,中游已壅为瓦埠湖。《水经· 肥水》: “肥水出九江成德县广阳乡西,北过其县西,北入芍陂,又北过寿春县东,北入于淮。” 东晋太康八年 (383),谢玄等大败前秦苻坚的 “肥水之战”,即发生于此。

③即西肥水。源出今河南太康县东南,为清水河。东南流经鹿邑县西、郸城县东名肥河。又东南经今安徽亳州市南、涡阳、利辛等县之西,至凤台县西南入淮水。

④即今湖南耒阳市东南肥水。《水经·耒水注》:耒阳 “县有溪水,东出侯计山,其水清沏,冬温夏冷,西流谓之肥川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耒阳县 “耒水” 条下: “又有肥水,出侯计山,亦名溪水,下流合于耒水。”

⑤即今宁夏海原县石硖口水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肥水 “出高平县西北二百里牵条山西,东北流与若勃溪合。……又东北出峡注于高平川”。


古水名。(1)又称淝水。近代俗名东肥河。源出今安徽省合肥市西北将军岭,西北流入寿县境,折北流经寿县城东,又西北经八公山南入淮。东晋太元八年(383年)晋军与前秦军战于肥水,即此。近数十年来因下游流势不畅,中游遂壅潴为瓦埠湖。(2)唐以后称施水为肥水。近代俗名南肥河,又称金斗河。源出今安徽省合肥市西北,南流经将军岭东麓,折东南经合肥城北,又东南至施口入巢湖。其流经合肥城一段本穿行城中,明正德六年(1511年),始改道经城北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江岸

    一名刘家庙。即今湖北武汉市汉口东北江岸区。清末京汉铁路经此,设江岸车站并与水运衔接。遂改名江岸。1922年2月7日京汉铁路大罢工领袖林祥谦壮烈牺牲于此。

  • 湘潭州

    元元贞初改湘潭县置,治所即今湖南湘潭市。明又改为湘潭县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湘潭县为州,治今湖南省湘潭市。属天临路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又降为县。

  • 使犬部

    清代对所属黑龙江下游,西起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东北,东达黑龙江口海岸及库页岛等地居住的黑斤 (今赫哲族) 等使犬部落的称呼。各部从事渔猎,冬日使犬拉雪撬,故名。《清朝文献通考》 卷271: “自宁古塔东七

  • 图斯库勒

    一名特穆尔图淖尔、图斯池。即今吉尔吉斯斯坦东部之伊塞克湖。清乾隆 《西域图志》 卷26: 图斯库勒 “东西四百余里,南北二百里。周广六百余里。四围之水,咸汇于此”。

  • 双和尔山

    一作济尔哈朗图。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东北吉尔嘎朗镇。清为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驻地。

  • 两下岭

    在今河北井陉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井陉县:“两下岭在县(今城关镇)西三十里,山脊隆起,东西陡削如墙壁。”

  • 故安县

    西汉置,属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易县东南东贯城。三国魏属范阳郡。西晋属范阳国。北魏移治今易县东南西贯城,后改名固安县。古县名。西汉元鼎元年(前116年)改故安侯国置,治今河北省易县东南东固安村。属涿郡。三

  • 荣锜氏

    春秋周邑。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北。《左传》: 昭公二十二年 (前520),周景王 “崩于荣锜氏”。杜注: “河南巩县西有荣锜涧。”古邑名。春秋周地。在今河南省偃师市东北。《左传》昭公二十二年(前520年)

  • 望夫山

    ①在今江西德安县西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江水东径琵琶山南,山下有琵琶湾,又东径望夫山南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11江州德安县: 望夫山“在县西北二十里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30江州: 望夫山“高一百丈

  • 刘虎集

    一名留福集。即今河南沈丘县(槐店镇)南七十五里留福镇。明嘉靖《沈丘县志》:“刘虎集,在治(今县东南五十四里老城镇)南十五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