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胥山

胥山

①又名庙诸山、仆射山。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四十里,太湖东岸胥口之南。《史记·伍子胥传》:伍子胥死,“吴人怜之,为立祠于江上,因命胥山”。《越绝书·吴地传》: 阖庐时,“筑吴越城,城中有小城二,徙治胥山”。可见胥山之名,阖闾时已有之,非祠祀伍胥而得名。

②即今浙江杭州市南之吴山。《史记·伍子胥列传》: “吴王闻之大怒,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,浮之江中,吴人怜人,为立祠于江上,因命曰胥山。”或说在今江苏南境。

③在今浙江嘉兴市东二十六里胥山村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5: 秀州嘉兴县 “有胥山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3: 胥山 “在嘉兴县东南。《晏公类要》 云: 昔子胥经营于此”。故名。


(1)古山名。(1)即今浙江省杭州市吴山,有伍子胥祠,故又名胥山。(2)本名张山,在今浙江省嘉兴市东。相传伍子胥伐越经此,故名。山上有吴王磨剑石。(2)今山名。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南,西濒太湖。《太平寰宇记》引《吴录》称,吴王(夫差)杀(伍)子胥并投江中,吴人于山上立祠,因名胥山。山体由砂岩构成。东延为皋峰山。海拔190米。《吴县志》载:“相传帝尧省方巡览震泽(太湖),皋陶从帝曾于此山听断,故名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阳明洞

    ①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会稽山中。《明史·王守仁传》:守仁“游九华归,筑室阳明洞中”。即此。王守仁因号阳明先生。②在今广西隆安县西北三十里和济村。《清一统志·南宁府一》:阳明洞在“大江崖上,可容数百人。明

  • 五谷城

    北宋置,属夏州。即今陕西吴旗县北五谷城乡。

  • 梅赖堡

    北宋政和五年 (1115) 置,属长宁军。在今四川长宁县南。不久改为石笋堡。

  • 苍梧县

    隋开皇十年(590)改广信县置,属静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梧州市。大业初属苍梧郡。唐为梧州治。元为梧州路治。明为梧州府治。清光绪二十三年(1897)中英《续议缅甸条约附款》辟为通商口岸。民国初为广西苍梧道治

  • 灵洲山

    在今广东南海市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广州南海县:“有灵洲山,在郁水中。”《寰宇记》卷157广州南海县:灵洲山,“《南越志》:肃连山西十二里有灵洲焉,其山平原弥望,层野极目”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》:灵洲

  • 凌云 (雲) 寺

    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二里凌云山。寺以山名。因寺左侧有世界最大的弥勒石刻像乐山大佛,亦名大佛寺。寺始建于唐,元代寺毁。明洪武八年 (1375) 重建,明末又遭兵燹。清康熙六年(1667) 重建。此后又多次修

  • 板桥

    ①即今北京市门头沟区西北板桥村。平绥铁路 (今京包路) 有大台支线通此。②亦作版桥。唐末汴州城西军事要地。在今河南开封市西。《旧唐书·马燧传》: 大历十一年 (776),马燧平定汴州,让功于李忠臣,“

  • 伏龙观

    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离堆公园内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1永康军:伏龙观“在离堆上。按李注水记载:蜀守父子擒健龙。囚于离堆之趾,谓之伏龙潭,后立观于其上”。南宋范成大曾游都江堰,在《离堆行》诗序中云:“沿江有

  • 施南府

    清雍正十三年 (1735) 置,属湖北省。治所在恩施县 (今湖北恩施市)。辖境约当今湖北西南部建始、宣恩二县以西地。1912年废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年)置,治恩施县(今市)。属湖北省。辖境约当今湖

  • 通渭堡

    北宋熙宁元年 (1068) 改擦珠堡置,属秦州。在今甘肃通渭县西南什川乡古城。熙宁五年(1072) 割隶通远军,改为通渭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