舍城县
隋大业六年 (610) 置,为珠崖郡治。治所在今海南省琼山市东南三十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舍城县: “以舍城水名。” 唐武德四年 (621) 为崖州治。天宝元年 (742) 为珠崖郡治,乾元元年 (758)复为崖州治。北宋熙宁四年 (1071) 废。
古县名。隋大业六年(610年)置,治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东南。以境内舍城水名之。历为崖州、珠崖郡、琼州治。唐贞观五年(631年)移治今琼山区。北宋熙宁四年(1071年)并入琼山县。
隋大业六年 (610) 置,为珠崖郡治。治所在今海南省琼山市东南三十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舍城县: “以舍城水名。” 唐武德四年 (621) 为崖州治。天宝元年 (742) 为珠崖郡治,乾元元年 (758)复为崖州治。北宋熙宁四年 (1071) 废。
古县名。隋大业六年(610年)置,治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东南。以境内舍城水名之。历为崖州、珠崖郡、琼州治。唐贞观五年(631年)移治今琼山区。北宋熙宁四年(1071年)并入琼山县。
三国吴置,属日南郡。治所在今越南平治天省广治县北广治河东岸。后废。西晋太康十年(289)复置,南齐以后废。隋大业元年(605)复置,属荡州。大业三年(607)属比景郡。后废。
唐武德四年(621)分宣州置,治所在秋浦县(五代杨吴改为贵池县,即今安徽贵池市)。《元和志》卷28池州:“取贵池以为州号。”贞观元年(627)废。永泰元年(765)复置,辖境相当今安徽贵池、青阳、东至
即耶懒路。治所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北塔乌黑河流域。《金史·太宗纪》: 天会十一年(1133),“十一月丙辰,赈移懒路”。
即今浙江宁波市北十二里庄桥镇。旧属慈溪县。清雍正《慈溪县志》卷1:庄桥市在“县东南四十里”。
又作喟齿化溪。在今云南会泽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 东川府》: 渭齿化溪 “在 (会泽) 县西南一百里。经绛云露山下必枯热甸北,流入金沙江”。
亦名涌泉山、通泉山。在今四川射洪县东南三十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33通泉县: “宋于此置西宕渠郡,后魏恭帝移于涌山,改名涌泉郡。”
在南海中中国中沙群岛内,位于中沙大环礁南部边缘。东北距安定连礁 15 海里,西距布德暗沙1.3海里。1947年公布名称为美溪暗沙。
在今湖南黔阳县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1沅州:紫霄山 “在黔阳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黔阳县“钩岩山” 条下: “又紫霄山,在县 (治今黔城镇) 北十里。峰峦耸秀,其势凌霄,洞中尝有紫云出入。”
相当今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帝割达城 “又东北至诺真水汊”。
在今贵州仁怀县境。《明史·吴广传》:明万历二十八年 (1600) 征播之役,广军出合江,屯二郎坝 (今贵州习水县东南二郎乡),“陶洪、安村、罗村三砦土官各出降,他部来归者数万”。约在今贵州省仁怀市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