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芙蓉镇

芙蓉镇

①即今江苏兴化市东北海河乡(北芙蓉)。《清一统志·扬州府二》:芙蓉镇“在兴化县北三十五里。元至正十四年筑寨”。

②民国置,即今山东苍山县东南南芙蓉。


(1)古镇名。即今江苏省兴化市东北北芙蓉。元至正十四年(1354年)筑寨。明置镇。(2)今镇名。(1)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东北部。面积21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采菱沟,人口 1100。因地处古芙蓉湖区,旧有“十万八千芙蓉圩”之称,故名。1949年为芙蓉乡。1956年始柳三乡、湖山乡等先后并入。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7年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鱼种、鱼苗、珍珠等。有电子、针织、化工等厂。玉新等公路经此。(2)在浙江省乐清市中部、雁荡山南部。面积41.8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芙蓉,人口 8760。因有芙蓉山,三峰耸立,红赤相映如芙蓉,故名。民国置芙蓉镇,1952年改为乡,1958年后改公社,1983年复为乡。1985年又置镇,1992年小芙乡并入。芙蓉、黄金溪流经,东流入海。主产稻。特产兰屿浦西瓜、芙蓉芋头、无核蜜橘。海口有瓷土矿。有钻头、服装、陶瓷等厂。商业繁盛,为山货、海产品集散地。有公路东接杭温公路。境有筯竹涧,系雁荡山胜景之一。(3)在江西省万安县中部、赣江中游东岸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41.5平方千米。人口4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芙蓉,人口1.8万。因明古城之芙蓉门得名。五代南唐以地当水陆要冲,置万安镇。北宋熙宁四年(1071年,一说二年)起,历为县治。近代称城厢镇,1949年设城关镇,1961年改公社,1981年复设镇,1984年改今名。2001年五丰镇的五丰、建丰、东城、光明、龙溪、月明、金塘七林并入。产稻、蔬菜。有农机、锅炉、造船、印刷、酿酒、食品加工等厂。东南有万安水电站。泰万、万下公路经此。古迹有明古城墙残垣。纪念地有万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。(4)在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中北部。面积40平方千米。人口1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旗岭圩,人口 1500。因原区公所在芙蓉嶂旁,故名。1965年称花县芙蓉嶂综合林场,1979年设芙蓉嶂公社,1986年建镇。蕴藏大量优质白瓷土。建有芙蓉嶂水库等,实现自流灌溉。主产稻、花生、木薯。有电镀、服装、木器、爆竹等厂。有公路通邻镇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芒山

    ①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北,其南八里为砀山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高祖隐于芒、砀山泽间。”②即北邙山。在今河南洛阳市北。《晋书·惠帝纪》:太安二年(303),“帝军于芒山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河南省永城市东北

  • 叶尔羌河

    一名葱岭南河。源出今新疆叶城县东南喀喇昆仑山北麓。为塔里木河主源。清乾隆《西域图志》卷28:叶尔羌谔斯腾“在叶尔羌城北五十里。源出西南葱岭中,屈曲出山,东北流分为二道,过叶尔羌城南,名哈喇乌苏。又东行

  • 画重州

   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,属雅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境。北宋属雅州。后废。

  • 弄松堡寨

    在今甘肃岷县东七十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37岷州卫“茶埠峪寨”条下:“自是而东又有冷落山、永宁堡、弄松堡三寨。”

  • 洛女砦

    在今山西灵石县境。《周书·齐炀王宪传》: 建德五年 (576),“齐人收其余众,复据高壁及洛女砦,高祖命宪攻洛女,破之”。即此。

  • 大榆树铺

    清置,属义州。即今辽宁义县东南大榆树堡镇。乾隆《钦定盛京通志》卷33:义州东“三十五里大榆树铺”。

  • 黄土寨

    ①南宋庆元二年 (1196) 置,属将乐县。在今福建将乐县南。元废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复置,十三年 (1380) 又废。②一名黄土关、黄土隘。即今福建邵武市西南黄土关。路通江西广昌、南丰二县,

  • 索兴铁路

    自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索伦经西口至南兴安 (今五岔沟附近)。长138公里。日伪于1934—1935年修筑。是洮索铁路的延长线。1937年展筑至阿尔山。至此称为白阿铁路。

  • 高桥铺

    在今四川邛崃市东高埂镇 (旧太平乡)。清嘉庆 《四川通志》 卷89邛州: 高桥铺 “在州东四十里”。

  • 武胜县

    1914年改定远县置,属四川嘉陵道。治所在今四川武胜县西南三十里中心镇。《地学杂志》1914年第7、8号载 《拟改各省重复县名呈文并批》称: “该县于元至元间复置武胜军,县东又有武胜山。” 故名武胜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