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拉瓦克山
在今新疆民丰县南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62:苏拉瓦克山“或作梭罗瓦克,洪图作索尔戛克,即大金厂,在于阗县境东。译言当风扬沙也。盖以土人挖金,当风扬沙得名”。
在今新疆民丰县南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62:苏拉瓦克山“或作梭罗瓦克,洪图作索尔戛克,即大金厂,在于阗县境东。译言当风扬沙也。盖以土人挖金,当风扬沙得名”。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卫州。治所在今河南浚县西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贞观十七年 (643) 废。长安三年 (703) 复置,神龙元年 (705) 又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六
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休传》:孙亮废孙琳,使孙楷、董朝迎休,“武卫将军恩行丞相事,率百僚以乘舆法驾迎于永昌亭,筑宫,以武帐为便殿,设御座”。即此。
又名泥登、泥澄。在今山西昔阳县东北。清光绪 《畿辅通志》卷68《关隘》: 泥橙口 “在 (赞皇) 县西一百二十里,赴平定州必由之路,道险仅容一人。内连黄沙岭,外通乐平乡,旧设外委一员戍守”。
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属黔州都督府。治所即今贵州贵阳市。南宋后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今贵州贵阳市。辖境相当今贵州省贵阳市及清镇、龙里、修文等市县部分地区。南宋后废。
在今江西庐山五老峰西。《清一统志·南康府一》:三峡涧“受大小支流九十九派,水行石间,声如雷霆,拟于三峡之险。涧中有潭曰玉渊,众流奔注,中流有白石如羊,其南为三峡桥”。
在今安徽宁国县西南六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宁国府一》 “麈岭” 条下: “又北二十里为枫树岭,与独蛇、伏岭、分水、丛山四关,皆茂密险隘之地。明嘉靖中建哨台于其上。”
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西侧之毕赤河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毕津河“在宁古塔城东北二千六百七里。源出扬古岱山,东南流入混同江”。
一作可胤山、可沇山。在今四川广元市东南。《元和志》卷22胤山县:“后魏于今县西南十五里置义城县,隋义宁二年改名义清县,天宝元年改为胤山,以县北三十里有可胤山为名。”
1940年析屏山县沐川场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即今四川沐川县。1942年升为沐川县。1940年置,治沐川(今四川沐川县沐溪镇)。1942年升县。
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南。《后汉书·隗嚣传》:建武八年(32),“使吴汉与征南大将军岑彭围西城……其大将王捷别在戎丘,登城呼汉军曰:‘为隗王城守者,皆必死无二心!愿诸军亟罢,请自杀以明之。’遂自刎颈死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