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萧县

萧县

①秦置,属泗水郡。在今安徽萧县西北十里。西汉属沛郡。东汉属沛国。三国魏属谯郡。西晋又属沛国。南朝宋为沛郡治。北齐天保七年 (556)改为承高县。隋开皇六年 (586) 更名龙城县,十八年 (598) 改为临沛县。大业初复名萧县,属彭城郡。唐属徐州。宋移故治南半里。明万历五年 (1577) 没于水,迁治于三台山之南,即今萧县。清属徐州府。民国初属江苏徐海道。1928年直属江苏省。1955年划归安徽省。

②北魏侨置,属汴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西藕塘乡。后废。

③北魏延昌中侨置,属沛郡。治所在虞城 (今河南虞城县北二十二里李老家乡附近)。北齐废。


(1)古县名。南朝梁置,治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南。北齐时废。(2)今县名。在安徽省北端。属宿州市。面积1871平方千米。人口130.2万。辖18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龙城镇。据《路史》载,夏代启封孟亏“作土于萧”,“是为萧孟亏”。周庄王十五年(前682年),萧邑大夫大心平宋乱有功,封为萧君,建萧国。周定王十年(前597年),萧为楚灭,后楚兵撤,萧旋为宋邑。战国时,周赧王二十九年(前286年),宋为齐灭,萧属齐。公元前221年,秦灭齐,统一中国,实行郡县制,始置萧县;初属砀郡,后属泗水郡。西汉属沛郡。东汉初属沛郡。建武八年(32年)属沛国。三国魏属豫州谯郡。太和三年(229年)称萧国;青龙二年(234年)复为县。两晋属沛国。北齐天保元年(550年)属彭城郡。天保七年(556年)改为承高县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,改承高县为龙城县。开皇十八年改临沛县。大业元年(605年)仍改萧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属徐州。其后至清末,均为徐州辖地。1912年属徐海道。1927年属江苏省徐州管辖。1949年划属皖北行署区宿县专区。1952年直属江苏省。1953年属徐州专区。1955年改属安徽省宿县专区,1956年属蚌埠专区,1961年复宿县专区。1999年属宿州市。因古为萧国地得名。地处淮北平原东北部、黄泛区南侧。大部分为平原,仅县东南部和沿县城东北、西南一线为低山残丘。黄河故道堤南属淮河水系,堤北属黄河水系。主要河流有大沙河、闸河、岱河、龙河、洪碱河、倒流河、湘西河、港河、毛河、申河等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有小麦、大豆、玉米、花生、芝麻、甘薯等,并产葡萄、苹果、梨、黄桃、白桃、巴斗杏、柿子、石榴、山楂。矿产有磷、大理石、方解石、磁土、白云石、砚墨石、膨润土等。主要工业有建材、机械、医药、化工、食品、纺织、冶金。陇海、徐阜铁路纵横穿越,东临京沪铁路,连霍、合徐两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会,310、311国道经此。古今画家辈出,有“国画之乡”誉称。名胜古迹有花甲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、白土萧窑遗址和皇藏峪森林公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剑山屯

    在今四川茂县西北、黑水县东南。《新唐书·韦皋传》: 贞元九年 (793),“乃命大将董勔、张芬分出西山、灵关,破峨和、通鹤,定廉城,逾的博岭,遂围维州,搏棲雞,攻下羊溪等三城,取剑山屯焚之”。

  • 大泉眼镇

    即今吉林通化县西南大泉源乡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通化县图:西南有大泉眼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辽宁通化县:“县属大泉源,在快当帽子西南五十里。由县市往桓仁恒通过此地。”

  • 东安门

    为明南京宫城东门。在今江苏南京市轻工机械厂厂区内。

  • 构栏山

    即勾栏山。今加里曼丹西南之格兰岛。《元史·爪哇传》: 至元三十年 (1293) 正月,“至构栏山议方略”。

  • 武垣县

    ①秦置,属巨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肃宁县东南十六里垣城南村。西汉属涿郡。东汉属河间国。三国魏移治东垣城 (今河间市南二十五里)。北魏为河间郡治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移治瀛州城 (今河间市),属瀛州。十

  • 雀桑

    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太元十年 (385),秦王苻坚与西燕主慕容冲 “战于雀桑,又破之”。在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太元十年(385年)秦王苻坚破西燕主慕容冲于此。

  • 坤都伦河

    即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之纳林河。清张穆 《蒙古游牧记》 卷16额济纳旧土尔扈特部: “牧地跨昆都伦河。” 补注: “ 《会典图说》: 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在居延海,无巨川,惟坤都伦河自甘肃肃州北流,经额济纳

  • 马嗥城

    在今浙江海盐县城东南隅。《越绝书》卷8:“马嗥者,吴伐越,道逢大风,车败马失,骑士坠死,匹马啼嗥。”故名。东晋咸康七年(341)至唐开元五年(717)间为海盐县治。故址今堙。又称吴御越城。故址在今浙江

  • 寻槐堡

    明置,在今广西上思县西。

  • 射阳镇

    古为射阳县治。即今江苏宝应县东北六十二里射阳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