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蒲州

蒲州

①北周明帝二年 (558) 改泰州置,治所在蒲坂县 (今山西永济市西南二十四里蒲州镇)。《元和志》 卷12河中府蒲州: “因蒲坂为名。” 辖境相当今山西永济、万荣、临猗、芮城等市县地。隋改治所蒲坂县为河东县,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河东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置,治所在桑泉县 (今山西临猗县西南四十里临晋镇),三年 (620) 移治河东县 (今永济市西南蒲州镇)。开元八年 (720) 升河中府,同年仍改蒲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河东郡,乾元元年(758) 复为蒲州,乾元三年 (760) 又升河中府。金天会六年 (1128) 改为蒲州,天德元年 (1149) 复为河中府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复置蒲州,清雍正六年(1728) 升蒲州府。

②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治所在高阳县 (今河北高阳县东二十五里旧城镇)。大业初废。

③金兴定五年 (1221) 升蒲县置,治所即今山西蒲县。辖境相当今山西蒲县、大宁县地。元初废。

④在今湖南永州市东南潇水之滨。柳宗元在永州为官时游此,写有 《登蒲州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》 诗。清康熙 《永州府志》 卷7 山川志: “香零山,在城东。柳子厚常登蒲州石矶以望之。”


(1)北周明帝二年(558年)以泰州改置,治蒲坂县(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)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改为河东郡,义宁元年(617年)复为蒲州。治桑泉县(今临猗县西南临晋镇)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移治河东县(今蒲州镇)。辖境约当今山西省永济、河津、临猗、闻喜、万荣等市县及运城市西南部地区。开元元年(713年)曾升为河中府,旋仍为蒲州。乾元三年(760年)又升为河中府。属河东道。金天会六年(1128年)改为蒲州。属河东南路。天德元年(1149年)复为河中府。以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复为蒲州,省州治河东县入州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永济、河津、临猗、万荣等市县及芮城县西部地区。属平阳府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升为直隶州,六年升为蒲州府。为晋、陕间交通咽喉,历为军事重地。(2)金兴定五年(1221年)升蒲县置,治今山西省蒲县。辖境相当今蒲县、大宁二县地。属河南东路地。蒙古复为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板石湖

    在今湖南长沙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长沙府: 板石湖在 “府西三十里。又西五里有石珠湖,又五里有月池湖。府西北鹅羊山下有鹅羊湖。《志》 云: 府境诸湖以数十计,其下流皆通于湘江”。

  • 西镇淀

    在今安徽砀山县东南四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砀山县:龙扒沟“明嘉靖三十八年淤,创开一派,由城东南二十五里冲三龙口。又二十里至西镇淀”。

  • 羽侯国

    西汉置,属平原郡。治所在今山东禹城市西南。《续山东考古录》卷3谓即山东禹城县西南三十里之禹息城,指出:“汉平原郡属惟羽县故城无可考。羽县莽曰羽贞,余谓禹为羽字音讹,息为贞字形讹耳。”东汉省。西汉封济北

  • 斗子岩

    在今浙江诸暨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绍兴府诸暨县:斗子岩在“县南四十里。形高如斗,峻不可上,即胡德济败张士诚兵处”。

  • 河曲县

    金贞元元年 (1153) 置,为火山军治。治所在今山西河曲县东南。大定二十二年 (1182) 为火山州治。后为隩州治。兴定四年 (1220) 移治黄河滩许父寨 (今河曲县城附近)。蒙古至元二年 (12

  • 望奎县

    1917年改望奎设治局置,属黑龙江省绥兰道。治所在双龙城 (今黑龙江省望奎县)。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。在黑龙江省中西部。属绥化市。面积2247平方千米。人口47.9万。辖7镇、8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望奎

  • 南海县

    隋开皇十年 (590) 改番禺县置,为广州治。治所即今广东广州市。仁寿初为番州治,大业初为南海郡治。唐初复为广州治。元为广州路治。明、清为广州府治。1912年移治佛山镇 (今佛山市),后属广东粤海道。

  • 栅渊县

    东魏武定八年 (549) 分宿预县置,属下邳郡。治所在今江苏宿迁市西南。后废。古县名。东魏武定八年(550年)分宿豫县置,治今江苏省宿迁市西。属下邳郡。北齐废。

  • 大黑公

    在今云南红河县东三十四里。“黑公”为“亏弓”之讹,傣语意为河边隆起的小丘。明、清时亏容甸长官司治此。

  • 商都镶黄联合旗

    1949年当地解放后将商都旗与察哈尔左翼镶黄旗合并,设立商都镶黄联合旗。驻哈印海尔巴庙 (今内蒙古镶黄旗驻地新宝力格镇北哈音海尔瓦苏木)。1956年改称商都镶黄旗。1960年改为镶黄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