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蔚州

蔚州

北魏永安中以怀荒 (今河北张北县)、御夷(赤城县北) 二镇置,后移治今山西平遥县西北。北周移治灵丘县 (今山西灵丘县)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六年 (623) 复置,寄治阳曲县 (今太原市北阳曲镇),次年移治繁畤县 (今繁峙县西),八年 (625)移治秀容县北恒州城 (今忻州市西北),贞观五年(631) 还治灵丘县,开元初移治安边县 (今河北蔚县,至德中改名兴唐县,五代梁开平中改名隆化县,后唐同光初复名兴唐县,辽又改名灵仙县)。1913年改为蔚县。唐开元后辖境相当今河北阳原、蔚县、涞源县及山西阳高、天镇、广灵、灵丘等县地。清时仅辖今蔚县。


(蔚yù) (1)北魏永安中以怀荒、御夷二镇置,后徙治今山西省平遥县西北。北周徙治灵丘县(今属山西)。隋大业二年(606年)省。唐武德六年(623年)复置。侨治阳曲县(即今山西太原市北阳曲镇),七年侨治繁峙县(今山西繁峙县西),八年又侨治恒州城(今山西忻州市西北),贞观五年(631年)破突厥,复故地,还治灵丘县。天宝初移治安边县(至德二载〔757年〕改兴唐县,五代梁开平二年〔908年〕改隆化县,唐同光初复兴唐县,晋初改为灵仙县,即今河北蔚县),辖境相当今山西省灵丘、广灵、天镇及河北省蔚县、阳原、涞源等地,辽始有缩小。1913年省州改为蔚县。(2)西魏大统六年(540年)置,治今甘肃省合水县西华池。北周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闷璋

    亦称遮闷璋。在今云南盈江县南十三里。明弘治元年(1488)至清顺治十七年(1660)为干崖宣抚司驻地。傣语“遮”为城,“闷”为万,“璋”为象,意即万象城。传说明代干崖宣抚司曾在此养象万只,故名。

  • 小红沟

    在今甘肃靖远县东。清宣统《甘肃新通志》卷3兰州府靖远县图:东北有小红沟,产盐。

  • 绵 (緜) 谷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兴安县置,为利州治。治所即今四川广元市。《元和志》 卷22绵谷县: “因县东南绵谷为名。” 大业三年 (607) 为义城郡治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复为利州治,天宝元年(

  • 邶殿

    春秋时齐邑。在今山东昌邑市城西北郊。《左传》:襄公二十八年(前545),庆氏败亡,齐侯“与晏子邶殿,其鄙六十,弗受”。即此。春秋齐别都。在今山东省昌邑市西。《左传》襄公二十八年(前545年):“与晏子

  • 谦恭镇

    北宋置,属确山县。在今河南确山县境。

  • 渭干河

    据 《新疆图志》 卷70: 渭干河有二源:西源木扎拉提河自新疆温宿县东北,东南流至拜城县东南与东源克孜勒河会,称渭干河; 东流经库车、沙雅,入轮台县境分为渭干北河、渭干南河。南河东南流至尉犁县南入塔里

  • 格刀

    即今西藏东南部珞渝地区格地。沿雅鲁藏布江左岸。为珞巴语名。现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。

  • 雾温岭

    即今越南义静省西与老挝甘蒙省交界之侨诺山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“自驩州西南三日行,度雾温岭。”

  • 碧溪

    ①桐水支流无量溪东源。源出今安徽广德县东南四十里羲苍山 (今称阳岱山)。《清一统志·广德州》: 碧溪 “在州东三十里,源出羲苍山,西北流入桐水”。②即今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北碧溪乡。1860年杞绍兴率

  • 永福山

    在今广西永福县南五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62永福县:“永福山在邑界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107永福县:永福山“县因以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