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北地郡
北魏置,属豳州。治所在彭阳县(今甘肃西峰市北彭原乡)。隋开皇初废。
北魏置,治彭阳县(今甘肃庆城县西南)。属豳州。辖境约相当今甘肃省庆阳县。隋开皇初废。
北魏置,属豳州。治所在彭阳县(今甘肃西峰市北彭原乡)。隋开皇初废。
北魏置,治彭阳县(今甘肃庆城县西南)。属豳州。辖境约相当今甘肃省庆阳县。隋开皇初废。
在今陕西勉县西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张郃传》:“刘备屯阳平,郃屯广石。”即此。
①西周文王修筑,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南,接户县界。《诗经·大雅·灵台》:“经始灵台,经之营之。庶民攻之,不日成之。”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秦获晋侯以归,“乃舍诸灵台”。即此。《三辅黄图》卷5:“周灵台,高
即今广东南雄县东北梅岭镇。清同治 《广东图说》 卷86: 南雄州有梅岭汛。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蜀州置,治所在晋原县 (今四川崇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崇州、新津等市县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蜀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蜀州置,治今四川省崇州市。乾元元年(758年
亦作地理城。即今安徽阜南县南三十里地城镇。明正德《颍州志》卷1:地理城“在州南一百一十里汝水阳。相传元至顺壬申,同知归旸请添置县,名颍水。今寺基故城隍庙也。至正辛卯,刘福通作乱,流劫乡村,破烧县治,遂
即今河北容城县西南小里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7容城县图:西南有小里村。在河北省容城县西南部。面积35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西小里,人口3560。1953年设乡,1958年划入南张公社
一作那丹佛勒城。在今吉林桦甸市西南苏密城。明置驿于此。又作那丹佛勒城。在今吉林省桦甸市西南。元属东宁府。明于此置驿站。
北魏平城宫楼观。在今山西大同市北。《魏书·太祖纪》载:天兴四年(401)五月,“起紫极殿、玄武楼、凉风观、石池、鹿苑台”。
即今广东清新县西北龙颈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清远县西北有龙颈墟。
在今福建漳州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州府:天宫溪在“府西北七十里。源出龙岩县天宫山,流至此,为漫潭之上流。亦曰天宫大濑。中有石漈,高丈余。其水倾泻溪中, 自成音节,俗谓之更鼓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