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西阳镇

西阳镇

即今陕西三原县东北西阳镇。清乾隆《三原志》卷2:西阳镇“浮阳一乡,居民会集之所。清浊二水道贯城而过,市廛亦胜”。


(1)在吉林省永吉县中部偏南。面积214平方千米。人口1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西阳,人口 2360。曾名张大院。1929年以河名在此设西阳火车站,镇以站名。1956年设西阳乡,1961年析置西阳公社。1984年复乡,1985年置镇。主产玉米、稻。有砖瓦、白灰、农机等厂。沈吉铁路、202国道经此。(2)在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东部。面积58.3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南阳殿,人口 2380。因处湘乡之西、涟水之北,故名。1950年置西阳乡。1958年属娄底公社,1961年析设西阳公社。1984年改乡,1999年置镇。产柑橘、茶叶、葡萄及鱼。有“鱼米之乡”之称。为省生猪出口基地之一。有化工、油漆、铸造、轧钢、机械等厂和50万伏变电站。涟邵水泥厂、东方机械厂等设此。娄湘公路、娄涟高等级公路和湘黔复线、西恩铁路穿越境内。娄底货运东站、胜昔桥客运站、江龙滩经济技术开发区设境内。(3)在广东省梅县东南、梅江中游。面积155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西阳圩,人口 4210。因有西阳山得名。清末设西阳堡,1948年设西阳乡。建国后属城南区,1952年属梅县九区。1953年改设西阳区,1956年设西阳乡,1958年设西阳公社。1983年改区,1987年建镇。地处梅江中游河谷。主产稻,并产甘薯、木薯、大豆、花生、甘蔗等。有龙眼、沙田柚、三华李、香蕉等水果。林产松、杉、杂木、竹,是梅县七大林业基地之一。特产清凉山茶、仙人草。有铅锌矿。建有三座水电站。市属氮肥厂设此,还有针织、被服、农机、塑料等厂。铁器、竹木器较出名。梅湖公路经此,梅江在此设有4个水运码头。(4)在陕西省三原县中部。面积33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西阳,人口 4700。相传唐贞观年间以地处三原县城故址池阳之西得名。清初已设为镇。1949年设西阳区,1961年设公社,1984年复镇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,盛产烤烟、油菜籽。有缫丝、棉籽加工、砖瓦、鞭炮等厂。是县东北部农贸集市。咸宋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勐 (猛) 赖

    在今越南莱州省黑河北岸的勐赖。清代为建水州辖十五勐之一,雍正四年 (1726) 设掌寨。

  • 阿勒塔齐河

    即乌鲁木齐河。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市境。清乾隆《西域图志》卷25:阿勒塔齐郭勒“源出迪化州城西南乌可克达巴北麓,东北流,至迪化州城南分二支,夹城各北流一百里入于地”。

  • 西大通堡

    明置,即今甘肃永登县西南河桥镇。《皇明职方地图》卷中:“西大通守备,万历年设。”《清一统志·凉州府二》:西大通堡“在平番县西南二百二十里。……城周一里有奇,设县丞分理。又设千总”。

  • 渴密里

    亦作合迷里、哈梅里、哈密力。即今新疆哈密市。《元史·脱力世官传》: “脱力世官,畏吾人也。……父帖哥术探花爱忽赤,宪宗命长渴密里及曲先诸宗藩之地。” 明永乐四年 (1406) 置哈密卫于此。即“哈密力

  • 含山

    ①又作㟏山、唅山。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南。其山口称㟏口或唅口。自古有道由今闻喜东经垣曲县越王屋山渡河可达河南,称作含山路或唅口道。《旧唐书·张濬传》:大顺元年(890),张濬出

  • 涅阳县

    西汉高帝七年 (前200) 置涅阳侯国,后置县,属南阳郡。治所即今河南邓州市东北五十四里穰东镇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南阳郡涅阳县注引应劭曰:“在涅水之阳。” 故名。《晋书·王如传》: 永嘉中,王如领导流

  • 海伦山

    在今黑龙江省海伦市东北。民国 《黑龙江志稿》 卷4海伦县: 海伦山 “在县北二十里。海伦河北岸”。

  • 本噶

    在今四川康定县西一百三十里瓦泽乡东北安良坝。清置本噶土百户。

  • 沃野县

    ①西汉元狩三年(前120)置,属朔方郡。治所在今内蒙古磴口县东北河拐子古城。东汉末废。后赵复置,仍属朔方郡。北魏初于此置沃野镇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河水又北,有枝渠东出,谓之铜口。东径沃野县故城南。”

  • 讹打剌城

    亦名讹答剌城、兀提剌耳、兀答剌儿、兀的剌儿、兀都剌儿。西辽属地。在今哈萨克斯坦南部奇姆肯特西北帖木儿附近。元耶律楚材《西游录》上:“苦盏之西北五百里有讹打剌城,附庸城十数。此城渠酋尝杀大朝使命数人、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