贞阳县
南朝宋泰始三年(467)改浈阳县置,属始兴郡。治所在今广东英德市东翁水北。南齐复改浈阳县。隋开皇十年(590)又改为贞阳县,属广州。十六年(596)废入曲江县。唐初复置,移治今英德市。贞观元年(627)又改为浈阳县。
古县名。南朝宋泰始三年(467年)改浈阳县置,治今广东省英德市东翁水北。属始兴郡。南朝齐复改为浈阳县。隋开皇十年(590年)又改名贞阳县,属循州。十六年废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复置,移治今英德市。贞观元年(627年)复名浈阳县。
南朝宋泰始三年(467)改浈阳县置,属始兴郡。治所在今广东英德市东翁水北。南齐复改浈阳县。隋开皇十年(590)又改为贞阳县,属广州。十六年(596)废入曲江县。唐初复置,移治今英德市。贞观元年(627)又改为浈阳县。
古县名。南朝宋泰始三年(467年)改浈阳县置,治今广东省英德市东翁水北。属始兴郡。南朝齐复改为浈阳县。隋开皇十年(590年)又改名贞阳县,属循州。十六年废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复置,移治今英德市。贞观元年(627年)复名浈阳县。
即今四川自贡市东南釜溪河西岸沿滩镇。清乾隆 《富顺县志》 卷2: 沿滩 “水涸,乱石丛集,货载尽出,空舟牵挽始上。前上下舟只相争,多致构讼,知县熊葵向谕令以单双日分上下。里人龙源记其事。至今为例,舟人
1919年由五原、武川二县析置,属绥远特别区。治所即今内蒙古固阳县。1926年改为固阳县。1919年由五原、武川两县析置,治广义奎(今内蒙古固阳县城关镇)。1926年升县,隶绥远省。
即蒙古土谢图汗部右翼左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布尔根省布尔根。
即今浙江龙游县东湖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龙游县: 湖镇市在 “县东三十里。路出兰溪,有湖镇巡司,明初置”。
明正德七年 (1512年) 初置,属金州。在今陕西紫阳县东二里。同年十一月升为紫阳县。
即今河北平山县西东回舍镇。《清一统志·正定府二》:回舍镇“在平山县西二十里,有土城。明嘉靖二年筑,周二里,外有濠”。
当在今内蒙古乌审旗西北境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所载边州入四夷道里中的夏州北道,“夏州北渡乌水……又经故阳城泽、 横北门、 突纥利泊、石子岭,百余里至阿颓泉”。疑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西北
即今安徽泾县东南六十里黄沙坑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武德六年 (623) 十一月甲申,“舒州总管张镇周等击辅公祏将陈当世于猷州之黄沙,大破之”。即此。(1)古镇名。在今安徽省泾县东黄沙岭下。唐武德六年(6
①或作沙海。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。乃战国时魏王著名台池之一。《战国策·东周策一》:颜率曰,“梁之君臣欲得九鼎,谋之晖台之下,少海之上”。隋初曾复旧迹,习舟师以伐陈,平陈之后,立碑其侧以纪功。唐时己堙
即上界山。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五十里。《山海经· 中山经·中次十一经》: “葴山,视水出焉,东南流注于汝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