迎河
卫河支流。在今河北南皮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南皮县:迎河,“旧有迎河渎, 自县境东流,入清池县界,合于浮水。今湮”。
卫河支流。在今河北南皮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南皮县:迎河,“旧有迎河渎, 自县境东流,入清池县界,合于浮水。今湮”。
在今广东汕尾市西北城内村。 清同治 《广东图说》 卷26海丰县: “白场盐大使一员, 驻下寨城。”
即今陕西旬邑县东北马家堡。1934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置新正县治此。
西汉置,属汝南郡。治所即今安徽太和县北六十里倪丘镇。东汉初改为宋国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安徽省太和县北。属汝南郡。东汉建初四年(79年)改为宋公国。三国魏废为宋县。
即今湖北天门市西八十八里多宝镇。旧属京山县,清雍正十二年(1734)移县丞驻此。民国初改设县佐。
即安图土司。清雍正时置,属西宁办事大臣。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县西北安冲乡(拉则)。乾隆《西宁府新志》卷19“塞外贡马番族”中,有“住牧楚贡地方多洛尼托克南兔族”。民国周希武《玉树调查记》卷下:“七族(包
明洪武初开凿。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应天府:“上新河在江东门外稍南五里,通大江,江中舟泊尽舶此,以避风浪。”
在今河北昌黎县东北二十里裴家堡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作 “裴家庄堡”。
元置,在今四川合江县东北六十里长江北岸史坝。明改为史坝驿。
在今山东莒县南四十里。亦名横山,又曰峥嵘谷。俗称青泥衖。《寰宇记》 卷24引 《尸子》 曰: “莒有焦原者,广寻,长五百步,临百仞之溪。”
①在今山西潞城县东南十五里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刈陵县有伏牛山。唐景云三年(712)黄龙见于此。②在今山西沁县西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3“铜鞮山”条下:伏牛山“山有龙泉,漳河源出焉”。《清一统志·沁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