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利渠
①在今河北涉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9涉县: 通利渠在 “县西一里。下流入于涉河,居民资以灌溉”。
②又名鱼君陂。在今河北任丘市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任丘县: “有通利渠。开元四年,令鱼思贤开,以泄陂淀,自县南五里至城西北入滱,得地二百余顷。”
①在今河北涉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9涉县: 通利渠在 “县西一里。下流入于涉河,居民资以灌溉”。
②又名鱼君陂。在今河北任丘市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任丘县: “有通利渠。开元四年,令鱼思贤开,以泄陂淀,自县南五里至城西北入滱,得地二百余顷。”
①西汉钩弋夫人的陵墓。在今陕西淳化县北铁王乡南大圪垯村。《汉书·外戚传》:武帝后元二年(前87),“钩弋倢伃从幸甘泉宫,有过见谴,以忧死,因葬云阳。……昭帝即位,追尊钩弋倢伃为皇太后,发卒二万人起云陵
即今福建永安市西南洪田镇。《清一统志·延平府》 “西洋墟” 条下: “又洪田墟,在县西南六十里。”
即今山东庆云县东十二里板营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3: 板达营,“ (明) 宣宗征高煦时,驻跸于此”。 《清一统志·天津府三》: “相传以板为营,故名。”
在今印度纳加帕蒂南西北。元汪大渊《岛夷志略》:土塔“居八丹之平原,木石围绕,有土砖甃塔,高数丈。汉字书云:‘咸淳三年八月毕之,传闻中国之人其年彼,为书于石以刻之。至今不
在今湖南洪江市境内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5辰州府:双石崖“在黔阳县(治今黔城镇)南九十里。有二石对立,又名屏风崖。三面如一,传言石根随水高下,土人神之,舟楫莫敢忤犯。本朝景泰间,苗寇弗靖,人皆避其上,因筑
在今江西丰城市东北曲江罗湖一带。建于东晋,极盛于隋唐,到唐末逐渐衰败荒废。出产青瓷,造型朴素大方,釉汁均匀光润,饰以美丽的图案、花纹,工艺高超。
在今广东南海市东平洲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南海县,五斗口巡司“在县南平洲堡,景泰三年置。嘉靖五年,移置于磨石刀”。后又移至佛山镇,寻复移治平州堡,改为平洲巡司。清顺治七年(1650)复名五斗口
即今广东潮阳市西北关埠镇。清同治《广东图说》卷33:潮阳县“门辟司巡检一员驻关埠”。
唐贞观二十二年(648)置,属牢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攀枝花市西北。永徽三年(652)废入昌明县。古县名。唐贞观二十二年(648年)置,治今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北金沙江和雅砻江会合处。属牢州。永徽三年(652年
即今江苏吴县西北约三十里黄埭镇。相传埭为黄歇所筑,故名黄埭,镇以埭名。清时有把总驻守。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西部,北濒漕湖,南临裴家圩、黄埭荡。面积51平方千米。人口4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黄埭,人口6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