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邺县

邺县

①战国魏置,秦属邯郸郡。治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。西汉为魏郡治。东汉末相继为冀州、相州治。建安十八年(213)曹操为魏王,定都于此。三国魏都洛阳,邺仍为五都之一。十六国后赵、前燕、北朝东魏、北齐皆定都于此。成为河北地区最繁富的大都市之一。有两城,南北相连,北城为曹魏因旧城增筑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“城之西北有三台(按:即冰井、铜爵、金虎),皆因城为之基,巍然崇举,其高若山……城东西七里,南北五里。”城址在今临漳县西南邺镇、三台村以东一带。南城为东魏初年高欢所筑,城周二十五里,大于北城。城址在今临漳县西南漳河之南河图、倪辛庄以南。北周大象二年(580)城毁, 改邺县为灵芝县。隋开皇十年(590)复为邺县。北宋熙宁五年(1072)废入临漳县。

②南朝宋侨置,属高阳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临淄地。北齐废。

③1947年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由临漳县漳河以南及安阳县部分地区析置,治辛店集(今河南安阳县北辛店乡)。1949年改属平原省,徙治崇义村(在今河北临漳县南)。1952年复属河南省,迁治白壁集(今河南安阳县东白壁镇)。1954年撤销,并入安阳县。


古旧县名。战国魏置,治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。秦属邯郸郡。汉为魏郡治。西晋建兴初改临漳县,寻复名邺县,仍为魏郡治。北周大象二年(580年)移治安阳城(今河南安阳市),原址改置灵芝县。隋开皇十年(590年)改邺县为安阳县,复改灵芝县为邺县。属魏郡。唐属相州。北宋熙宁六年(1073年)废。1949年复置,治今崇义集。1952年移治白壁集。1954年撤销,并入安阳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栖山圩

    又名大山砦。即今江苏沛县西南三十里七山下栖山镇。清乾隆四十六年 (1781) 沛县城被冲没,曾迁治于此。

  • 黄沙隘

    即大黄沙隘。在今江西瑞金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赣州府瑞金县: 黄沙隘 “在县东南。路通汀州,平坦可以据守”。

  • 光孝寺

    在今广东广州市区中部光孝路。西汉时为南越王赵佗孙赵建德故宅。三国吴时骑都尉虞翻谪居南海,构宅于此,多植萍婆诃子树,名曰虞苑。东晋隆和中,罽宾国(今克什米尔)高僧昙摩耶舍始创为王园寺。唐改为乾明法性寺。

  • 慈丘山

    古名重丘、亦名茈丘。在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五十里。隋置慈丘县,即以此山为名。《元和志》卷21慈丘县: “慈丘山,在县西五十里。”

  • 渭北鄜坊

    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上元元年 (760)置渭北鄜坊节度使,简称渭北或鄜坊节度使。治所在坊州 (今陕西黄陵县东南)。领鄜、坊、丹、延四州。建中四年 (783) 徙治鄜州 (今陕西富县)。辖有今陕西宜川、宜

  • 南京站

    元于南京万户府地置,故址在今吉林延吉市东十五里城子山古城。元 《析津志》 天下站名:“谋丹百一十 (里) 南京。” 清废。

  • 石屋山

    在今江苏溧阳市南七十里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7:石屋山“山西有铸剑坑。《旧志》云:吴王使欧冶子铸剑于此”。

  • 西州

    ①指今四川盆地。《后汉书·廉范传》:“范父遭丧乱,客死于蜀汉,范遂流寓西州。西州平,归乡里。”李贤注:西州“谓巴蜀也”。②唐贞观十四年(640)灭麹氏高昌置,为安西都护府治。治所在高昌县(今新疆吐鲁番

  • 大河铺

    即今湖北黄梅县西北二十里大河镇。清余名芳《黄梅兵事续纪》:咸丰四年(1854)十月,清军塔齐布、罗泽南败太平军陈玉成于“大河铺”。

  • 马门江

    即今广西博白县西南之南流江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咸通四年(863),南诏陷交趾,蔡袭“幕僚樊绰携其印渡浮江”。胡三省注:“自白州博白县西南百里下北戍滩,出马门江,渡海,抵安南界。樊绰携印渡处,即此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