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鄂托克旗

鄂托克旗

即内蒙古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右翼中旗。旧属绥远省,1949年迁驻乌兰哈拉嘎苏镇 (简称乌兰镇)。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。“鄂托克”,蒙古语意为 “营” 或 “部”,是元、明两代蒙古 “万户”下设行政建制的名称,即 “千户”。


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、黄河东岸。属鄂尔多斯市。面积2.15万平方千米。人口9.1万。有蒙古、汉、回、满等民族,其中蒙古占22%。辖2镇、7苏木、6乡。旗人民政府驻乌兰镇。鄂托克,蒙古语意为“营盘”,为明代鄂尔多斯(万户)之鄂托克(千户)游牧地,后演变为旗名。明天顺年间蒙古族入牧,正德年后属鄂尔多斯万户。清顺治六年(1649年)以扣克特、锦巴固沁、乌拉特、唐古特等部为主,划为鄂尔多斯右翼中旗,俗称鄂托克旗。扎萨克初驻锡拉布里多淖尔,属伊克昭盟。民国时沿用清制,实行蒙、汉分治。1930年沿黄河东岸地设沃野设治局,属绥远省。1941年废,与杭锦旗垦区合置陶力民办事处。1950年撤销办事处,成立鄂托克旗,旗治乌兰镇,属伊克昭盟。1954年绥远省撤销,并入内蒙古自治区。1955年析旗地置盟属桌子山矿区办事处。1958年撤销,改置桌子山矿区,复归鄂托克旗。1958年置海勃湾市,1959年复属伊克昭盟。1976年海勃湾市划入乌海市。1980年析南部分置鄂托克前旗。2001年改属鄂尔多斯市。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西部,毛乌素沙漠西北部。属中温带干旱气候。经济以畜牧业为主,产牛、马、绵羊、山羊、骆驼。良种有阿尔巴斯山羊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糜黍、豆类、向日葵、马铃薯等。矿产有煤、石灰石、石英、石膏、耐火黏土等,东南部湖泊产碱、盐、芒硝等。工业以采煤、碱、盐为主,并有建材、皮毛加工、民族用品、农牧机修理、电力、制碱等。109国道、乌达、乌敖公路经此。古迹有百眼窑、百眼井、烽火台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通支线

    从辽宁黑山县南大虎山,北至通辽(今属内蒙古)。全长251.7公里。为京奉铁路支线。1921年动工修筑,1927年建成。

  • 浔江郡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浔州置,治所在桂平县 (今广西桂平县西五里)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名浔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以浔州改名,治桂平县(今广西桂平市西)。辖境同浔州。乾元元年(758年)复

  • 神水峡

    在今陕西铜川市北七十里金锁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4同官县: 神水峡 “石崖峻削,道从石峡中行,至为险阻,旧设金锁关巡司。……明嘉靖三十年,抚臣张珩议以鄜州南下省城,金锁关至为冲要,宜筑城戍守,以防套寇

  • 韦番长官司

    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韦番蛮夷长官司置,属贵州卫。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十里。正统三年(1438)改属贵州宣慰司。后属定番州。清以后废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惠水县西南韦番司。属八番顺元宣慰司。明属定番

  • 湘桂铁路

    自湖南衡阳经广西桂林、柳州、南宁,至镇南关 (今友谊关)。全长1000公里。1937年动工兴建,1939年自株洲经湘潭修至蓝田 (今涟源)。长约175公里。因日本侵华战争局势恶化,旋即被拆毁。此路至1

  • 伽师县

    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)置,属新疆疏勒府。治所在牌素巴特回庄(今新疆伽师县)。民国初属新疆喀什噶尔道。1930年直属新疆省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。属喀什地区。面积 6670 平方千米。人口32.

  • 大沩山

    ①即今江西铜鼓县西南大沩山。《清一统志·南昌府一》:大沩山“在义宁州西南二百五十里。周四十里,西通湖南浏阳,东通新昌,南通萍乡。林木茂盛,昔为盗薮。明万历中设铜鼓石营守备于此”。同治《南昌府志》卷2义

  • 建平府

    明永乐五年 (1407) 改建兴府置,属交趾布政司。治所在懿安县 (今越南北部河南宁省懿安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河山平省南部及河南宁省北部地。宣德二年 (1427) 以后地入安南。

  • 五龙泉

    ①在今山东莱州市西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6掖县:五龙泉在“府西三里。潴而为池,凡半亩许。民获灌溉之利”。②在今陕西延安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延安府:五龙泉“在府城东北,从石罅中涌出,汇而为池”。

  • 汾阳山

    在今山西襄汾县西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太平县:汾阳山“以汾水经其南而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