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钓鱼岛

钓鱼岛

在今台湾省东北海中,是台湾的附属岛屿。明永乐年间成书的 《顺风相送》 称为钓鱼屿,曰: “北风东涌开洋,用甲卯取彭家山,用甲卯及乙卯取钓鱼屿。” 嘉靖间陈侃 《使琉球录》 载,钓鱼屿在明朝海防范围之内,曰: “过平家山、钓鱼屿,过黄尾屿,过赤尾屿。目不暇接,一昼夜兼三日之程……十一日夕,见古米山,乃属琉球者。” 嘉靖间郑舜功所著 《日本一鉴·桴海图经·万里长歌》 中,在 “或自梅花东山麓,鸡笼上开钓鱼目” 两句后,有注曰: “钓鱼屿,小东 (即台湾本岛) 小屿也。” 也明白无误地指出,钓鱼屿是台湾的附属岛屿。清康熙间,黄叔璥奉旨巡视台湾,在他写的 《台海使槎录》中,也记载着: “山 (即指台湾) 后大洋北,有山名钓鱼台,可泊大舟十余。” 钓鱼岛为俗称,系由钓鱼岛、黄尾屿、赤尾屿、南小岛、北小岛等组成,称为钓鱼列岛 为东海上一个渔场,台湾、福建一带人民多在此捕鱼。


又称钓鱼屿(《郑开阳杂著》)、钓鱼台(《指南正法》、《琉球国志略》)。在台湾省本岛东北约180千米,包括钓鱼岛、黄尾屿、赤尾屿、南小岛、北小岛等。面积5平方千米,为台湾省的附属岛屿。主要由火成岩构成。据明嘉靖年间陈侃著《使琉球录》载:钓鱼岛在明代海域之内。与日本琉球群岛间隔有 2000 米以上的深海沟。向为中国东海上的一个渔场。岛上盛产山茶、棕榈、仙人掌、海芙蓉及珍贵药材。台湾、福建一带百姓常在此捕鱼、采药。周围一带海底蕴藏有石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冷碛砦

    明置,属天全六番招讨司。在今四川泸定县南冷碛镇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卷35边防记:“《志》云,冷碛十八砦,为三十六种番夷出入之路。”

  • 白革湖镇

    北宋置,属龙游县。即今浙江龙游县东三十里湖镇。古镇名。即今浙江省龙游县东湖镇。北宋置,属龙游县。明、清称湖镇,置有巡检司。

  • 孔夫关

    在今安徽宁国县东南一百二十里仙霞镇孔夫村,东接浙江安吉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宁国县“千秋关”条下:“孔夫关在县东南百二十里……其相近者曰豪阡关、唐舍关、白沙关、潼岭关、黄花关,皆自县东南通于潜之别径

  • 罗裒间

    宋大理置,在今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西北小维西。

  • 明堂川

    即今陕西米脂县西北无定河支流榆林河。《宋史·神宗纪》: 元丰五年 (1082),“曲珍等败夏人于明堂川”。雍正 《陕西通志》 卷13谓即榆林河,“其水自榆林流入无定河”。

  • 建德城

    在今河北永年县 (临洺关) 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5广平府永年县: 建德城 “在府 (今永年县东南城关镇) 北二十五里。有故城二,东西相直,相传窦建德屯军处”。

  • 思明县

    1913年裁厦门厅改县并易名,为福建南路道治。1914年为厦门道治。治所即今福建厦门市。1928年直属福建省。1935年撤销,原城区及鼓浪屿区并入厦门市,禾山区划归同安县。旧县名。1913年由厦门厅改

  • 新陶河

    今巴基斯坦境内之印度河。《梁书·诸夷传》: 中天竺国 “国临大江,名新陶,源出昆仑,分为五江,总名曰恒水。其水甘美,下有真盐,色正白如水精”。

  • 旧城土司

    明嘉靖七年(1528)于故思恩州置,属思恩府。治所在今广西平果县东北旧城镇。1918年废入思林县。明嘉靖七年(1528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东北。属思州府。后废。

  • 猫儿寨

    在今山西忻州市北四十五里,与原平县接界处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0忻州: 猫儿寨“在州北忻水东,亦曰猫寨,元时戍守处也。明朝正统末,北寇深入,官军拒守于寨口,寇不能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