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显庆元年 (656) 置,属悉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。天授二年 (691) 属静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属静川郡。乾元元年 (758) 属静州。广德后废。古县名。武周天授二年(691年)置,治今
故地在今阿曼南部之米尔巴特一带。旧说在今阿曼北部之苏哈尔。南宋赵汝适《诸蕃志》卷上:“勿拔国边海,有陆道可到大食。王紫棠色,缠头衣衫。遵大食教度为事。”其地为古代东西方海舶所经之地。
①西晋置,属武平郡。治所在今越南永富、北太等省境。南齐后废。②北魏置,为武兴郡治。治所即今陕西略阳县。西魏改名汉曲县。③唐天授元年 (690) 改文水县置,属并州。治所即今山西文水县东十里旧城庄。因为
采石镇本名。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采石街道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策传》 裴注引《江表传》曰:“策渡江攻(刘)繇牛渚营,尽得邸阁粮谷、战具,是岁兴平二年也。”《晋书·袁宏传》:“谢尚时镇牛渚,秋夜乘月,率尔
元至元二十九年(1292)析华亭县东北五乡地置,属松江府。治所在上海镇(今上海市南市区旧城内)。1914年为江苏沪海道治。1927年直属江苏省。1933年迁治北桥。1945年县治先迁三林塘,后迁于闵行
在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南二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2靖州:九叠山,“《图经》云,山势盘纡,九峰相次。每天晴日明烟敛,峰峦争翠,俨若画图”。
辽天赞初置,为上京、临潢府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罗城 (上京城遗址)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临潢县: 太祖 “南攻燕、蓟,以所俘人户散居潢水之北,县临潢水,故以名”。元废。契丹天赞初置,治今内蒙古
亦作通明院。五代后蜀置,属璧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城口县西南一百四十里明通镇。一说在今万源市东南一百二十里旧院镇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8:明通院 “伪蜀催科税赋之地”。北宋属达州。南宋绍兴中升为明通县。
在今江苏吴县西南横山之东南。《吴地记》:横山有“晋门下侍郎陆云坟”,因名。清光绪《吴县志》卷40:陆墓山“在横山东南张家桥,俗称陆墓山。《卢志》、《旧经》误为陆士龙坟,今相传为陆机墓,皆非是也”。
即今河北蠡县东北二十里辛兴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7蠡县图:东北有辛兴村。(1)在河北省蠡县中部。面积64.7平方千米。人口4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辛兴,人口 7000。初名新兴,后讹为今名。19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