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铜城镇

铜城镇

①北宋置,属天长县。即今安徽天长市北四十八里铜城镇。西汉吴王刘濞在此冶铜铸币,并筑土城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4盱眙军: 铜城镇 “在天长县西北四十五里。汉吴王濞有大铜山,即山铸钱,后因名镇”。

②北宋置,属东阿县。即今山东东阿县治。


(1)在安徽省天长市北部。面积89.8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铜城,人口1万。西汉吴王濞在此冶铜铸币造兵器,筑土为城,故名。1949年设铜城镇,1958年改公社,1961年复置镇。1986年铜城乡并入,2001年乔田乡并入。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西瓜等。有轧花、电机、塑料、化工、五金等厂。镇区沿铜龙河北岸及公路分布。为天长市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。天铜、天金公路在此交会。镇南有新四军练兵场旧址。(2)在山东省东阿县中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04.7平方千米。人口9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铜城,人口2.8万。旧传此地镖行极盛,有拳不打铜城之说,因取“铜墙铁壁”之意,故名。汉为临邑县治。宋始置铜城镇。元、明称铜城驿。1947年东阿县治从柳林屯迁此,遂正式定为县城。建国初属东阿县四区、一区。1956年撤区划为铜城等三乡。1958年建铜城公社,同年划归茌平县。1961年复归东阿县,改铜城区。1971年复建铜城公社,1984年建镇。2001年黄屯乡并入。赵王河、官路沟、班滑河、贺干沟、马安沟均流经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等。有砖瓦、造纸、纸箱、合金、化工、印刷、化肥、服装等厂及建筑安装公司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剑南道

    唐贞观元年 (627) 置,为全国十五道之一。以在剑阁之南得名。开元二十一年 (733) 变为政区,为十五道之一,治所在益州 (后升为成都府,今四川成都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涪江流域以西,大渡河流域和雅

  • 牛厄曲营

    在今广东阳春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春县:牛厄曲营在“县北百二十里。嘉靖二十四年置, 防新兴黄三坑、恩平君子山等贼”。

  • 密峰寨

    在今湖南凤凰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2五寨长官司: 密峰寨“在司东。嘉靖二十四年,督臣冯岳言,五寨在麻阳、保靖之中,宜移镇筸参将驻此,以便控制。且寨东有密峰寨,西有牛拗脚,又诸苗出入之冲,宜各立哨堡一

  • 开城县

    ①南齐建元二年(480)置,为齐宁郡治。治所疑在今广西邕宁、横县二县南境。后废。②唐武德三年(620)置,属巢州。治所即今安徽无为县西四十里开城镇。七年(624)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析襄

  • 新安站

    ①元置,在今湖南长沙县东北新安岭。②元置,在今江苏无锡县东南新安镇。

  • 平茶水

    即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平江河,为梅江河上源之一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平茶洞长官司:哨溪在“司治东南……满溪在司西南十里,亦出白岁山,以水常溢不竭也,合流而东北曰平茶水,至酉阳东南,会于酉水”。

  • 木皮岭

    在今甘肃徽县西南栗川乡南。唐杜甫《木皮岭》诗渭“南登木皮岭,艰险不易论”。《方舆胜览》卷70同庆府:木皮岭“黄巢之乱,王铎置关于此,以遮秦陇,路极险阻”。

  • 下桑植司

    即上桑植长官司。元置,治所疑在今湖南桑植县西北下洞街。

  • 秦安县

    金正隆二年 (1157) 置,属秦州。治所在纳甲城 (今甘肃秦安县)。明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 陕西卷下: 取 “秦州安定之义也”。明属巩昌府。清雍正七年 (1729) 改属秦州。民国初属甘肃渭川道。1

  • 楼山

    在今山西永和县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12永和县: “楼山在县 (旧治) 西南二十二里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卷41永和县: 楼山 “在县东南三十五里,亦曰北楼山。其在县南四十八里者曰南楼山。两山相对,其形如楼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