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长垣县

长垣县

①秦置,属东郡。治所在今河南长垣县东北八里陈墙村。西汉属陈留郡。西晋属陈留国,后属东郡。北魏太平真君八年(447)废, 景明三年(502)复置, 隋开皇十六年(596)改为匡城县。

②东晋析谯县地侨置,属谯郡。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市。北魏废。

③五代梁改匡城县置,属开封府。治所在今河南长垣县西南司坡村。后唐复改匡城县。北宋建隆元年(960)改置鹤丘县。寻复改长垣县。金初移治柳冢村(今长垣县东北四十四里),泰和八年(1208)改属开州。明洪武二年(1369)徙治蒲城(即今长垣县)。清属大名府。民国初属河北大名道。1927年直属河北省。1949年属平原省。1952年改属河南省。


在河南省北部,东南临黄河。属新乡市。面积 1150 平方千米。人口80.1万。辖7镇、1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春秋为蒲邑。战国为魏国长垣邑(又作首垣邑)。秦置长垣县,以“县有防垣”得名,治长垣邑(今长垣县东北陈墙村一带),属东郡。《水经注·济水》:长垣县“故首垣矣,秦更从今名。王莽改为长固县。《陈留风俗传》曰:县有防垣,故县氏之”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赵肃侯“七年,公子刻攻魏首垣”,即此。两汉属陈留郡。三国魏属陈留国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于妇姑城置匡城县(今长垣县西南司坡村)。五代梁改长垣县。唐复名匡城县。北宋建隆元年(960年)避太祖赵匡胤讳,改称鹤丘县;寻又改名长垣县,属开封府。金初迁治柳冢(今长垣县东北),属大名府。元初属大名路,后改属开州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因河患移治蒲城(即今长垣县城),属开封府。清因之。1912年属直隶省大名府。1914年属大名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属平原省濮阳专区,1952年属河南省濮阳专区。1954年属新乡专区,1955年属安阳专区,1958年复属新乡专区,1961年又归安阳专区,1969年属安阳地区,1983年属濮阳市,1986年改属新乡市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,地势平坦。文岩渠、文明渠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大豆、玉米、花生为主。有电机、眼镜、修配等厂。新兖、新长铁路,106国道、新长、汤长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学堂岗圣庙、春秋桂陵之战遗址、浮丘店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姑复 (復) 县

    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 置,属越巂郡。治所在今云南永胜县境。三国蜀建兴三年(225) 属云南郡。南朝宋改东古复。

  • 阿什根山

    在今青海省东境。《清一统志·青海厄鲁特》:阿什根山“在西宁边外西南一百十里, 山不甚高,当东西往来孔道”。

  • 洮湖

    一名长塘湖、长荡湖。即今江苏金坛市南长荡湖。《初学记》 卷7: “张勃 《吴录》: 五湖者,太湖之别名,以其周行五百余里,故以五湖为名。或说以太湖、射贵湖、上湖、洮湖 (洮湖一名长塘湖,在义兴)、滆湖

  • 虞公峡

    在今四川长宁县南长宁河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0长宁县: 虞公峡“在县治东。昔有石闭塞水道,不通舟楫。宋嘉定间,虞杭孙来知军事,开凿大石,舟楫始通。《名胜志》: 峡在县东十五里武宁溪上”。《清一统志·叙州

  • 蜀束水

    即今吉林永吉县北境松花江支流团山子河。《金史· 欢都传》: “初,乌扎萨部有美女名罢敌悔,青岭东混同江蜀束水人掠而去。” 即此。

  • 鹿径岭隘

    在今山西岚县北六十五里鹿径沟村。明置鹿径岭巡司。

  • 长社县

    秦置,属颍川郡。治所在今河南长葛县东北。北魏为颍川郡治。东魏武定七年(549)徙治颍阴县(今河南许昌市)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)并颍阴县入长社县。隋开皇初改为颍川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为长社县,为

  • 金堤 (隄) 驿

    在今河南濮阳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6清丰县: 金堤驿,“ 《志》 云: 县南四十五里有金堤,南接开州,北接南乐县境。汉成帝时,王延世运土塞河,自金堤增筑之,置驿于其上,因以金堤为名”。

  • 阳武谷

    又作扬武谷、羊武谷。在今山西原平市西北三十五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晋开运三年(946),“九月,契丹三万寇河东;壬辰,刘知远败之于阳武谷”。即“扬武谷”。

  • 琅邪县

    ①亦作瑯邪县。秦置,为琅邪郡治。治所在今山东胶南市西南琅琊镇 (夏河城)。西汉属琅邪郡。东汉属琅邪国。西晋废。隋开皇十六年 (596)改置丰泉县。大业初复改琅邪县,属高密郡。唐武德初省。②北齐置,属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