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阳县
唐改长杨县置,属硖州。治所即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。《寰宇记》卷147长阳县:“县南崖有长阳溪,因以为名。”元属峡州路。明属夷陵州。清属宜昌府。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。1921年属荆宜道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1984年改设长阳土家族自治县。
古旧县名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长杨县置,治今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,属峡州。《太平寰宇记》:“县南崖有长阳溪,县因以为名。”元属峡州路,明属峡州府,清属宜昌府。1984年撤销,改设长阳土家族自治县。
唐改长杨县置,属硖州。治所即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。《寰宇记》卷147长阳县:“县南崖有长阳溪,因以为名。”元属峡州路。明属夷陵州。清属宜昌府。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。1921年属荆宜道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1984年改设长阳土家族自治县。
古旧县名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长杨县置,治今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,属峡州。《太平寰宇记》:“县南崖有长阳溪,县因以为名。”元属峡州路,明属峡州府,清属宜昌府。1984年撤销,改设长阳土家族自治县。
即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南堡镇。明时为防倭寇入侵建堡自卫,后发展成镇,遂名堡镇。清有县丞驻守。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崇明县: “堡镇在城东南五十里。”
即蒙古扎萨克图汗部右翼前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额尔德讷。
清雍正十二年 (1734) 置,为陈州府治。治所即今河南省淮阳县。1913年改为淮阳县。古旧县名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年)置,治陈州城(今河南淮阳县城关镇)。为陈州府治。1913年裁府留县并改名淮阳
清雍正五年 (1727) 筑城。即今新疆鄯善县。《清一统志·吐鲁番》: 辟展 “傍崖为城,周里许,居民鳞接,商贾辐辏”。乾隆二十四年(1759) 置辟展办事大臣。三十六年 (1771) 增设辟展巡检。
在今浙江杭州市西。宋 《淳祐临安志》 卷9: “葛仙翁尝炼丹于此”,故名。南宋建炎二年(1128) 尉曹将金胜等于此败金兵,度宗赐贾似道宅第于葛岭,即此。在浙江省杭州市宝石山西面。海拔166米。据传是
古名马訾水。一作鸭渌水,又名益州江。在辽宁、吉林东南部,今为中朝两国界河。源出长白山,西南流入黄海。唐杜佑 《通曲》 卷186高句丽: “马訾水,一名鸭绿水。……不色似鸭头,故俗名之。” 《隋书·宇文
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封川县: 封门山 “在县 (今封川镇) 东北二十里。峰峦秀蔚,两崖如门”。
在今俄罗斯境结雅河支流谢烈姆扎河一带。《隋书·室韦传》: “从钵室韦西南四日行,至深末怛室韦,因水为号也。冬月穴居,以避太阴之气。”
即今广西钦州市东南百里那丽镇。清宣统《广东舆地全图》钦州图:东南有那丽墟。
明弘治十八年 (1505) 置,属漳州卫。治所在福建诏安县治东。正德末废。明弘治十七年(1504年)移漳州卫后所置,治今福建省诏安县驻地南诏镇。属漳州卫。清顺治十四年(1657年)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