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阿猛镇

阿猛镇

1944年置,属砚山县。即今云南砚山县东北阿猛镇。元代维摩州治此。


在云南省砚山县东部。面积207.2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阿猛,人口 6600。原为彝族阿母部驻地,习称阿母,转为阿猛。元维摩州治此。1931年为海晏镇。1933年属砚山设置局。1935年为二区。1944年置阿猛镇。1950年为阿猛县一区。1958年为文山县火箭公社。1961年为砚山县阿猛区,1970年为阿猛公社,1984年为阿猛区,1988年置镇。地处小坝子和丘陵山地。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花生、辣椒、烤烟、板栗等。富林木。有硅石矿。有电站。为县内主要农贸集市。昆罗、砚广公路在此交会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津墟

    即今广西贵港市东郁江南岸东津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贵县图:东有东津墟。民国《贵县志》卷1:东津塘,“《梁志》作东津埠,又作思涌埠,在县东五十里……毗连边境,客货出入,以此为门户”。

  • 都宁县

    ①唐仪凤二年 (677) 置,属纳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南境。《寰宇记》 卷88泸州: “南至土纳州都宁县三百二十里。” 天宝元年 (742) 属都宁郡,乾元元年 (758) 属纳州。后废。②唐置,属

  • 和昌郡

    亦作永昌郡。北周改南晋郡置,治所在今四川宣汉县东北。一说在今万源县南固军坝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按 《隋书》: 西魏置永昌郡,《旧唐书》、《寰宇记》 皆作和昌郡。

  • 周瑜墓

    在今安徽庐江县东二里。周瑜 (175—210) 字公瑾。庐江郡舒县 (今庐江县境内) 人。三国吴名将。建安十五年 (210) 卒于巴邱 (今湖南岳阳),归葬于此。明正统七年 (1442) 庐江知县黄金

  • 文彻县

    唐贞观六年(632)置,属羁縻彻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或黑水县地。后废。

  • 安祖砦

    在今北京市西南。《宋史·宋琪传》:北宋端拱二年(989)将伐辽,宋琪建言:“出安祖砦,则东瞰燕城,裁及一舍,此是周德威收燕之路。”

  • 青条岭

    在今河南宝丰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1宝丰县: 青条岭 “四面分水,其东南曰净肠河,流合滍水。又北为马渡河,又西为绵封河,东北为达老河,俱流合于沙河”。

  • 二道井站

    清置,即今辽宁黑山县东北二道乡。《清一统志·锦州府二》“十三山站”条下:小黑山站“又五十里至二道井站,在(广宁)县东一百十里”。

  • 宁东设治局

    1938年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在今四川喜德县东南米市镇。次年属西康省。1952年改设喜德县。1955年属四川省。1938年由越嶲县析置,治今四川省喜德县东南米市。原属四川省,1938年划归西康省。195

  • 太史河

    古九河之一。在今河北东光县之北、泊头市之南。《尚书·禹贡》 疏:“太史,禹大使徒众通其水道,故曰太史。……在东光之北,成平之南。”元于钦《齐乘》卷2:“逾漳而南,清、沧二州之间,有古河堤岸数重,地皆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