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陈留郡

陈留郡

①西汉元狩元年(前122)置,治所在陈留县(今河南开封县东南陈留镇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开封市及尉氏县以东,宁陵县以西,延津、长垣县以南,杞县、睢县以北地。西晋改为陈留国,移治小黄县(今河南开封县东北)。西晋末复为郡,移治仓垣城(今河南开封市西北)。北魏太和十八年(494)废。孝昌中复置,移治浚仪县(今河南开封市)。隋开皇初废。唐天宝初改汴州复置,乾元初复为汴州。

②东晋咸康四年(338)侨置,治所在小黄县(今安徽亳州市)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③东晋义熙末侨置,属南兖州。治所在浚仪县(今安徽寿县西南)。南朝宋属南豫州。南齐属豫州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④南朝梁侨置,为陈州治。治所在陈留县(今安徽太和县东北三里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太和等县地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⑤南朝陈永定二年(558)改广梁郡置,属南豫州。治所在石封县(今安徽广德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广德、郎溪二县及浙江安吉等县地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


(1)西汉元狩元年(前122年)置,治陈留县(今河南开封市东南陈留)。属兖州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东到民权、宁陵等县,西至开封、尉氏等市县,北及延津、长垣等县,南到杞县、睢县地域。三国魏改为国,西晋移治小黄县(今开封市东)。东晋末复为郡。北魏太和十八年(494年)废,孝昌中复置,移治浚仪县(今河南开封市),仅辖今开封、封丘等市县地。东魏为梁州治,北周为汴州治。隋开皇初废。唐天宝、至德时,又曾改汴州为陈留郡。东汉文学家蔡邕、西晋诗人阮籍皆本郡人。(2)东晋咸康四年(338年)侨置,治小黄县(今安徽亳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亳州市和河南省鹿邑县地。属兖州。南朝宋属豫州。北魏属南兖州。隋开皇初废。(3)东晋义熙十二年(416年)侨置,治今安徽省寿县西南。辖境约当今安徽省寿县西南至安丰塘镇以北地。南朝宋属南豫州,齐属豫州。北魏属扬州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。(4)南朝陈永定二年(558年)改广梁郡置。治石封县(今安徽广德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广德县和浙江省安吉县地。属扬州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王家桥

    在今江西东乡县东南二十五里王桥乡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2抚州府东乡县:东南有“王家桥”。

  • 阜城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勃海郡。治所在今河北阜城县东古城镇。东汉废。西晋复置,仍属勃海郡。北齐天保七年 (556) 移治今阜城县。隋属信都郡。唐属冀州,天祐二年 (905) 改名汉阜县。五代汉复名阜城县。北宋属永

  • 勒得山

    当今内蒙古扎鲁特旗西北之罕山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头下军州: “宁州,本大贺氏勒得山。”大贺氏勒得王墓在此。

  • 清源驿

    在今江西临川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6抚州府临川县: 清源驿 “在府东北六十里。又东北接饶州府安仁县界。《舆程记》,清源驿北六十里即谢家埠,又四十里为柘林,又三十里为八字脑,又六十里即康山也。今驿废”

  • 固都河

    即今辽宁北票市西南顾洞河,为大凌河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承德府一》: 固都河 “在朝阳县北。自石罅中流出,行五里伏入地,又六十里涌出,南流六十里,会喀喇托欢泉入大凌河”。

  • 龙窠水

    在今山西大宁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大宁县:龙窠水“自永和县南流入隰州界,又西南流入县境,合于昕川,注于大河”。

  • 朝那湫

    即湫渊。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8固原州: 朝那湫 “有二: 一在旧县东十五里; 一在旧县东北三十里,俱出山间,土人谓之东海、西海。二水相合,方四十里,水停不流,冬夏不增减,两岸不生草木

  • 洪家山

    即今安徽六安市东南之洪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六安州: 洪家山 “在州东南七十里。有寨。四周石崖险峻。宋绍兴中,有洪氏率里民保聚于此”。古山名。在今安徽省六安市东南。南宋绍兴中,有洪氏率乡民筑寨保聚此山

  • 浦子口河

    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0江宁府江浦县: 浦子口河 “在县东二十里。源出定山,由浦子口西入江。《志》 云: 浦子口有左右二水环抱萦回,名东西沟”。

  • 小江隘

    即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北小江。清有把总驻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