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陵县

陵县

蒙古至元二年 (1265) 改陵州为县,治所即今山东德州市。三年 (1266) 复为陵州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降为陵县,属济南府。永乐七年(1409) 移治德州故城,即今山东陵县。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。1925年改属德临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


在山东省西北部。属德州市。面积1213.8平方千米。人口55.7万。辖9镇、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陵城镇。汉置安德县属平原郡。隋为平原郡治,又分置将陵县,治今县北。唐为德州治。北宋因之,移将陵县于长河镇(今德州市)。蒙古宪宗三年(1253年)升将陵县置陵州,至元二年(1265年)降为陵县。次年复为陵州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降陵州为县,废安德县入德州,七年移德州于故陵县(今德州市),十三年置陵县于此,属济南府。1913年属东临道,1925年属德临道,1928年直属省。1939年建立抗日民主政权,属鲁北行政区。1941年更名匡五县,属冀鲁边区二专区。1945年属渤海行政区二专区。1949年复名陵县,次年属德州专区。1952年撤陵县,1961年复置。1967年属德州地区,1994年属德州市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,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。境内有马颊河、德惠新河、朱家河、笃马河流过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花生为主。工业有化肥、化工、磷肥、毛纺、农机修造、电器、酿造、木器、粮油加工等。104国道及永馆、乐德公路纵横县境。古迹有颜子碑、平原君墓、孙公墓、东方朔墓、神头汉墓群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碌镇

    即今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。1961年昌江县迁治于此。1987年改设昌江黎族自治县。在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中部、石碌岭北麓、石碌河两岸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285平方千米。人口7.4万,大部分为黎族。镇

  • 观兵台

    在今河南孟津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8孟津县:“相传武王观兵于此。一名选将台。”

  • 蚁尖寨

    在今河南林州市西北。金末置于蚁尖山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 南宋宝庆三年 (1227),蒙古史天泽破金将武仙于真定之高公、抱犊诸寨,仙走入汲县,“天泽复取相、卫、蚁尖、马武等寨”。在今河南省林州市西北。金末

  • 紫柏坂

    在今陕西留坝县西北五十里,接凤县界。《寰宇记》 卷134凤州梁泉县: “紫柏坂龙女山在县东八十七里。《周地图记》 云,其山两头高,状如龙形,故以为名。山多紫柏,故 《华阳国志》 云,梁泉县东北八十里有

  • 咸宜关

    明置,即今陕西陇县西咸宜关。《清一统志 ·凤翔府二》: 咸宜关 “在陇州西四十里……明正统中,因关山路阻,改建咸宜关,移巡司于此,而废故关为镇。今巡司裁”。集镇名。在陕西省陇县西部关山东麓。属曹家湾镇

  • 杨林集

    即今湖北汉川县西南四十六里杨林沟镇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汉川县西南有杨林集。

  • ①西周封国。子姓。始封之君为商纣王之庶兄微子启,都商丘(今河南商丘县南)。春秋时宋、楚争霸,泓之战,宋襄公为楚成王所败,国势大减。战国时君偃自立为王,迁都彭城(今江苏徐州市)。东败齐,南败楚,西败魏,

  • 盐水县

    ①北周置,为资田郡治。治所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二百里清江北岸。隋为清江郡治。唐武德八年 (625) 废。②唐贞观五年 (631) 置,属羁縻肆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。后废。③唐置,属羁縻

  • 马訾水

    一名鸭渌水。即今中朝界河鸭绿江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玄菟郡西盖马县:“马訾水西北入盐难水,西南至西安平入海。过郡二,行二千一百里。”唐杜佑《通典》卷186高句丽:“马訾水,一名鸭绿水。水源出东北靺鞨白山,

  • 金局关

    在今湖北大悟县东黄站乡 (黄陂站)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黄安县“双山关” 条下: “金局关在县西北,亦曰黄陂站,接河南罗山县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