雍泔水
即今四川丹棱、洪雅二县境之安溪河。《寰宇记》 卷74洪雅县有澭甘水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1丹棱县: 雍泔水 “在县南二十里。下流合青衣水。《州志》: 蛮语药曰雍,浆曰泔。是水可以愈疾,而甘美如浆也”。
即今四川丹棱、洪雅二县境之安溪河。《寰宇记》 卷74洪雅县有澭甘水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1丹棱县: 雍泔水 “在县南二十里。下流合青衣水。《州志》: 蛮语药曰雍,浆曰泔。是水可以愈疾,而甘美如浆也”。
在今湖南东安县东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东安县:“又有卢洪江,源出县北九龙岩,经城东,下流入湘水。”
①即今浙江宁海县东南越溪乡。明洪武三年(1370)置巡司于此。清康熙时设千总驻守。②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89广州: 越溪 “在州东北三里。自景泰山流下,而至超悟寺曰越溪,又东与东溪会,
①即今四川昭觉、金阳、布拖等县境之西溪河。为金沙江支流。常隆庆《雷马峨屏调查记》:西溪河“源出孟获山,流经昭觉城东,向南流汇三湾河之水,由打铁坝入金沙江”。②在今云南元谋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武定州》:西
元元贞元年(1295)改余姚县置,属绍兴路。治所即今浙江余姚市。明洪武二年(1369)复改余姚县。元元贞初升余姚县置,治今浙江省余姚市余姚镇。属绍兴路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复降为县。
在今云南云龙县西南旧州西。《清一统志·大理府》:三崇山“壁立万仞,高不可登。顶有三峰,一名三峰山。《滇志》:三崇山名三危山,澜沧经其麓。其地有黑水祠。或以为即古三危山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谓此说误。
一名哈布图山。即今新疆托里县东哈图山。清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64: 喀图山 “其木多桦杨,其矿多金,其兽多彪虎、黄熊,善搏人,有鸟焉小而善鸣,土人呼之为几回醉酒。良戛尔图之水出焉,南流,伏于戈壁”。
即大红城镇。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南六十二里大红城乡。
又作希鲁河、西洛河。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北。清齐召南《水道提纲》卷26:“西洛河,亦出大山松林,合三水南流二百余里入海。此河源北隔山,即乌苏里江之源也。”
即朱雀航。亦作南航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区南镇淮桥附近秦淮河上。因在都城正南,故名。《晋书·王敦传》: “ (王) 敦、(沈) 充首同日悬于南桁,观者莫不称庆。” 即此。即朱雀桁。桁,亦作航。东晋南朝都
亦名驾鹤山。在今四川剑阁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6隆庆府: 紫霄观 “旧名普成。在普成县南一里,倚驾鹤山。晋张陵驾鹤往来是山,今有憩鹤亭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8剑州: 跨鹤山 “在州西南废黄安县治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