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青石山

青石山

①在今四川潼南县东北。《元和志》 卷33青石县: 青石山 “在县东南,水路五十九里。旧巴、蜀分界,累年未分,一朝密雾,石为之裂破,从上至下,直若引绳,因此定遂、合二州之界”。《寰宇记》卷87青石县: 青石山 “有祠甚严。《九州要记》: 此山天下青石无佳于此,可为钟罄。《郡国志》: 昔巴、蜀争界,历岁不决。汉高帝八年,一朝密雾,山为之自裂,从上至下开数尺,若一绳以分之,于是始判。其山高九丈,遂为二州之界,巴、蜀之民惧天责罚,乃息所争,因共立祠。民将采石,必先祀之”。

②在今山东枣庄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2峄县: 青石山在 “县东七里。顶有石穴,深数丈,西崖瀑布自削壁而下,达于涧底。中有仙洞。或谓之石城山。晋咸和中,彭城内史刘续据兰陵石城,后赵将石瞻攻拔之”。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饶勉县

    唐贞观十二年 (638) 置,属环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十二年(638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。属环州。后废。

  • 时堡

    在今江苏兴化市西北四十六里周奋乡西北。明洪武初置巡司于此。村名。在江苏省兴化市西北部,李中河西岸。属周奋乡。人口 5400。明嘉靖年间名时堡镇,置巡检司。原为五个村委会驻地。附近有南荡(亦名时堡东荡)

  • 文溪江

    在今湖南会同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会同县:“文溪江在县西北二十里。《志》云,源亦出湖耳长官司,流为潭溪,又北至云潭,又北至文溪寨,其下流亦会郎水,入沅江。”

  • 靖江王府

    在今广西桂林市中心。宋代在此建铁牛寺。元代称大圆寺,后改为万寿殿。明洪武三年 (1370) 朱元璋封其从孙朱守谦为靖江王。五年 (1372) 起营建王府宫殿,历时二十年建成。二十六年 (1396) 筑

  • 浦城千户所

    明成化十年 (1474) 置,属建阳右卫。治所在今福建浦城县西。清顺治十八年 (1661)废。明成化十年(1474年)置,治今福建省浦城县西。属建宁右卫。清顺治十八年(1661年)废。

  • 尚书台 (臺)

    在今河南临颍县东南四十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许州临颍县: 尚书台,“马融讲书之地”。因名。唐显庆初改名讲武台。

  • 四望陿

    即四望山。在今青海乐都县西三十里大峡口。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西汉神爵元年(前61),赵充国击西羌,至金城渡河。“遣骑候四望陿中,亡虏”。

  • 金余 (馀) 镇

    即今江苏通州市 (金沙镇) 东南十二里金余乡。清光绪 《通州直隶州志》 卷1: 东 “五十里曰金余镇”。

  • 虎狮山

    在今广东龙门县西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龙门县: 虎狮山 “形若虎狮对峙,上有飞泉,下注蛟穴,流至县东五里为白沙水,引流可以溉田”。

  • 海安千户所

    ①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,属温州卫。在今浙江瑞安市东北海安乡。清废。②明洪武二十七年 (1394) 置,属雷州卫。治所在今广东徐闻县东南二十里海安镇。天顺中徐闻县尝迁治于此。清改为海安营。明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