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马迹山

马迹山

①即今江苏无锡市西南,太湖北岸之马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6常州:马迹山“在州东太湖中,岩壁间有马迹隐然,世传秦王游幸,马所践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武进县:马迹山“其西麓地名西青,石壁屹立,下有马迹,因名。上有避暑宫,相传吴王阖闾故址也。宋置马迹山寨。建炎中,赤心队将刘晏,保马迹山以捍寇。元时亦置巡司。明初下常州,俞通海以舟师略太湖,入马迹山,破张士诚水砦,即此”。原系太湖中主要岛屿,1969年围湖造田,始与北岸连接成半岛。

②在今江苏丹徒市东南三十五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镇江府:马迹山“在城东南三十余里。有青童君马迹,故名。又有灵洞,抱朴子丹井存焉”。《清一统志·镇江府一》:马迹山,“《府志》:在今紫府观,即道书第四十九福地”。

③在今江西波阳县东北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42饶州府:马迹山“在府城东二十里。一名马蹄。晋王炼丹其上, 后人即其处建仙坛”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0饶州府:马迹山,“道书为第五十二福地。晋王遥炼丹其上。有斗坛、炼丹井、石药盂遗迹”。

④在今湖北大冶市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81寿昌军:马迹山“在武昌县南百八十里。石上有双马迹”。

⑤在今陕西旬阳县北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(旬阳)县北山有悬书崖,高五十丈,刻石作字, 人不能上,不知所述。山下有石坛,上有马迹五所,名曰马迹山。”


又称马山。在江苏省无锡市西南太湖北岸一半岛上。山体主要有砂岩、花岗岩构成。“太湖七十二峰”之一,海拔263.5米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称,山“西麓地名西青,石壁屹立,下有马迹,因名”。一说世传岩壁间马迹为秦始皇游幸马所踏,故名。山上古迹众多,有吴王阖闾避暑宫、西施伴吴王夫差处盘马湾、东汉光武帝刘秀避难地、清乾隆帝南巡驻跸处的唐贞观时建祥符寺、南宋韩世忠避难处梅梁小隐(又称三老屋)和战鼓墩等。宋置寨,元置巡司。为太平天囯侍王李世贤屯兵抗清之地。抗日战争时为太湖地区革命根据地。峰峦起伏,古木参天,风景优美。昔为岛屿,1969年围湖造田后,始成半岛。山产果品,橘和杨梅尤佳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关箭溪

    古名安居水、琼江。即今四川铜梁县北之关溅河。《清一统志·重庆府一》:安居溪“在铜梁县西北,旧安居县南城外。一名关箭溪,又名琼江。自遂宁县东流至阳马桥入县界,六十里至县南关,又东北入涪。小舟通至阳马桥”

  • 内丘县

    隋开皇初因避讳改中丘县置,属赵州。治所即今河北内丘县。大业初属襄国郡。唐属邢州。北宋属信德府。金仍属邢州。元属顺德路。明属顺德府。民国初属直隶大名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在河北省西南部。属邢台市。面

  • 定淮特别区 (县级)

    1944年日伪置,治大通(今安徽淮南市大通区)。1945年8月废。

  • 鲁姑泉

    在今山东宁阳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2宁阳县: “鲁姑泉在县西北三十里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兖州府一》: 鲁姑泉 “西南流六十五里,入泺澢泉。又西会汶上县龙斗泉,入汶河”。

  • 涵水湖

    在今福建永定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8永定县: “涵水湖在县西。今名龙安砦。湖水澄澈,萦回环绕,中有土阜。”

  • 晏江设治局

    1942年析五原县置,属绥远省。治所在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塔尔湖镇。1946年改为晏江县。1942年4月由五原县西部析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刘长镇,同年11月迁治塔尔湖镇。1944年升县,隶绥远省。

  • 仁水

    即今贵州西北部之赤水河。《清一统志·遵义府》:仁水“在仁怀县西南。亦名仁怀水。又谓之仁怀河。即永宁县赤水河。入县境二百里至县城西,又北流三十里入合江县界”,注入长江。

  • 阿坡寨

    在今云南保山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8潞西安抚司:阿坡寨“在司南。隆庆六年,金腾兵备许高征蒲蛮阿坡寨,擒其将蒋裕,于是桑科等二十八寨皆畏服”。

  • 虎林县

    1913年改虎林厅置,属吉林省依兰道。治所在呢玛河口 (今黑龙江省虎林县东北虎头镇)。以七虎林河而得名。据穆晔骏 《满语地名翻译中的几个问题》 附: 满语地名表 (载 《地名知识》 1983年第3期)

  • 太仓卫

    明初置,属前军都督府。治所即今江苏太仓市。弘治十年(1497)改置为太仓州。朱元璋吴元年(1367年)置,治今江苏省太仓市。弘治十年(1497年)改为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