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丽戍
在今山东莱阳市西南九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20莱阳县: 高丽山,“司马懿讨辽东,于此置戍,以高丽为名”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1: 高丽山 “俗讹作嵯峨山”。
在今山东莱阳市西南九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20莱阳县: 高丽山,“司马懿讨辽东,于此置戍,以高丽为名”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1: 高丽山 “俗讹作嵯峨山”。
和硕特西右翼后旗的俗称。在今青海都兰县西南巴参一带。
即今山西怀仁县西南日中城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“桑干水又东左合武州塞水,水出故城东南流,出山径日没城南,盖夕阳西颓,戎车所薄之城故也。东有日中城,城东又有早起城,亦曰食时城,在黄瓜阜北曲中
即斤南水。今广西西南部左江及上源平而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误作“斤员水”。
在今越南平治天省广治北。《水经·温水注》:“卢容水出西南区粟城南高山,山南长岭,连接天障,岭西卢容水湊,隐山绕西卫北,而东径区粟城北,又东,右与寿冷水合。”即今越南广治省甘露河。
在今陕西西安市东,唐大宁坊东南隅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8:“神龙元年太平公主为武太后立为罔极寺,穷极华丽,为京都之名寺。开元二十六年改为兴唐寺,明皇御容在焉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唐大历元年(766),“命宰
即陶关。在今四川汶川县南八十二里桃关。《明史·四川土司传》: “其通西域要路,为桃坪,即古桃关也,有绳桥渡江。”
即今河南固始县南三十二里郭陆滩镇。明嘉靖 《固始县志》 卷3 《集市》: “南有郭陆滩集。”
又名西屿。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。为澎湖群岛第二大岛。连横 《台湾通史 ·开辟纪》: 明天启二年 (1622),荷兰船舰至澎湖,“复于风柜尾、金龟头、嵵里白沙、渔翁诸岛,各造炮台,以防守海道”。
明洪武二十年(1387)置,治所即今浙江象山县东南石浦镇。清废。又名昌国前千户所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置,治今浙江省象山县东南石浦。属昌国卫。清顺治十七年(1660年)废。
战国魏邑。在今山西太谷县东北。《水经·洞过水注》 引《竹书纪年》:梁惠成王九年(前361),“与邯郸榆次、阳邑”,即此。汉置阳邑县。古邑名。战国魏邑。在今山西省太谷县东北。《古本竹书纪年》:周显王八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