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标山
今四川乐山市城内之老霄顶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6嘉定府: 高标山 “一名高望山。古备城库之基,即今万景山。府之主山,巍然高峙,万象在前,烟朝月夕,其景无尽”。北宋宣和中建万景楼于上。
今四川乐山市城内之老霄顶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6嘉定府: 高标山 “一名高望山。古备城库之基,即今万景山。府之主山,巍然高峙,万象在前,烟朝月夕,其景无尽”。北宋宣和中建万景楼于上。
即今广东连平县东南忠信河。《清一统志·惠州府》: 忠信水 “在连平州东三十里。源出九连山,南流经忠信司前,由夹江抵河源县界入新丰江”。
①在今浙江余杭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:界山 “一名万松山,东北接武康西界”。故名。②在今湖北谷城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9谷城县: 界山在 “县西北百二十里。或以为即分碛山也”。
①西汉置,属辽西郡。治所在今辽宁建昌县东六十里巴什罕。东汉废。②1946年由瑞安、泰顺、青田三县析置,属浙江省。治所即今浙江文成县。因县境南田系明朝开国功臣刘基故里,刘基死后谥文成公,故名。(1)古县
旧湖州府的别称。即今浙江湖州市。明、清时浙江湖州府的别称。参见“三吴”。
在今江苏高邮市北。清嘉庆 《高邮州志》 卷1: 清水潭 “在州治北二十里运河堤旁,地势低洼,当河、淮下流之中,屡筑屡决。康熙三十五年改建石工,始为完固”。镇在清水潭口。
又作哩乌、列乌、柳吾、柳宗、乃乌宗。治所即今西藏堆龙德庆县东柳梧。“里乌”,藏语意为山岩角、小山咀。
西魏置,属蔡州。治所在瀴源县(今湖北枣阳市南七十里)。隋开皇初废。
清道光二年 (1822) 置,属绥定府。治所即今四川城口县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城口厅: “西:城口山,厅以此名。” 1913年改为城口县。清道光元年(1821年)析原太平直隶厅城口地置,治今重庆市城
又作中零、中櫺、中棂。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金山西北。旧在江中,盘涡深险。冬日水涸,用长竿汲之可得。今江岸沙涨,泉已在沙中。其南北尚有南泠、北泠,古称三。唐刘伯刍曾谓水之宜
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)置,属北地郡。治所在今陕西淳化县东嵯峨山北。永安元年(528)移治清水峪(今三原县西北),为建忠郡治。北周属冯翊郡。隋属京兆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废。六年复置,属北泉州。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