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老山
在今河南桐柏县东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1桐柏县: 高老山 “一名栲栳山。一名高乐山,皆高老之讹也。峰峦峻起,高出群山”。
在今河南桐柏县东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1桐柏县: 高老山 “一名栲栳山。一名高乐山,皆高老之讹也。峰峦峻起,高出群山”。
即今辽宁法库县西南登仕堡子镇。清光绪 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 铁岭县图: 西南有登仕堡。
北魏太和十一年 (487) 置,属瀛州。治所在浮阳县 (今河北沧县东南旧州镇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沧州、沧县、黄骅、海兴、盐山等市县地。隋开皇初废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析渤海、章武郡地置,治浮阳县(
①十六国秦置,治所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引镇附近。以在终南山北而名。北魏属京兆郡。北周天和三年(558)废。②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)改鲁阳县置,为鲁阳镇治。治所即今河南鲁山县。十八年(494)为荆州治,
唐贞观六年(632)以徼外敛才羌地置羁縻州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黑水、红原县境。九年(635)改为冉州。
元至元十五年(1279)改京兆府为安西府,次年又改为路。治所在咸宁、长安县(今陕西西安市)。因元世祖封其子莽噶拉于此为安西王,故名。俗称阿儿垛。辖境相当今陕西中部,西至眉县,东北至韩城,东南抵商县。皇
唐永泰元年(765)置,为党项部落州,属秦州都督府。当在今甘肃东部。唐末废。
即今广东平远县北坝头镇。清雍正十一年(1733)置巡司于此。(1)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东南部,莲阳、外砂两河之间。面积29平方千米。人口4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涂池,人口 1480。1934年称坝头乡,
一名小赭乡。在今河南方城县西。《水经·淯水注》:赭水“出赭阳县北山,数源并发,南流径小堵乡,谓之小赭水”。
元置,属静江路。在今广西灵川县南漓江岸。
①明嘉靖十年 (1531) 改安陆州置,治所在钟祥县 (今湖北钟祥市)。辖境约当今湖北钟祥、荆门、天门、仙桃、洪湖、潜江、当阳、京山等市县地。清顺治三年 (1646) 改为安陆府。②清顺治十八年 (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