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APP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高阳镇

高阳镇

北宋置,属云安县。即今四川云阳县北高阳镇。


(1)在河北省高阳县中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36.5平方千米。人口5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高阳,人口2.1万。原名丰家口,明洪武三年(1370年)始历为高阳县治。1954年设城关镇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镇,1987年改今名。产小麦、玉米。有阀门、提花、修配、粮食加工等厂。保沧、高蠡、津保南线公路经此。为明末抗清将领孙承宗故里。有杨景山烈士碑、清大学士李鸿藻旧居。(2)在山西省孝义市中北部。面积54.1平方千米。人口3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高阳,人口8260。1949年为孝义县四区,1951年属六区,1953年属二区。1956年设高阳乡,1958年属城关公社,1961年属白壁关公社,1981年设高阳镇。2001年白壁关乡并入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高粱、谷子、马铃薯,特产柿子、核桃。有采煤、洗煤、炼焦等厂矿。孝柳铁路经此,公路通市区。(3)在河南省荥阳市西部。面积62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高山,人口3960。1958年设高山公社,1983年改乡,1995年改名高阳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。土产柿饼。有机械、水暖器材、建材、冶金、化工等厂。陇海铁路、310国道、荥高公路经此。(4)在河南省杞县西部。面积72.4平方千米。人口6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高阳,人口5600。传上古帝王颛顼高阳氏佐少昊有功,受封此地,故名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:“颛顼高阳氏佐少昊有功,封于此。”1949年为高阳区,1956年置高阳中心乡。1958年改高阳公社,1961年称区,1963年复公社,1983年改乡,1990年置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棉花、花生、蔬菜等。有农副产品加工、农业机械、食品等厂。杞沙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郦生冢、段岗遗址等。(5)在湖北省兴山县中南部。面积149平方千米。人口4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高阳,人口2.5万。自北宋端拱二年(989年)以来,历为兴山县治。清嘉庆九年(1804年)曾筑石城。按三峡工程设计为库区,1992年将县治迁至古夫镇。1949年为城关乡,属妃台区。1953年为城关镇,仍属妃台区。1956年改由县辖。1958年置城关公社,1961年复城关镇,1981年改为高阳镇。香溪河经境。有煤、石膏、高岭土等矿。主产玉米、稻,盛产柑橘、茶叶,还有香菇、木耳等特产。有化工、建材、塑料、印刷等厂。宜秭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王昭君故里、昭君梳妆台、珍珠潭等。(6)在湖北省沙洋县东北部。面积204平方千米。人口4.7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烟墩集,人口3380。原名烟垢镇,以驻地小烟墩集和南垢冢子各取一字命名。解放初为第十区。1958年分属火箭、卫星公社,1959年属马良区。1975年为烟垢公社,1984年设镇。2001年改今名。西北为丘陵,东南靠江汉平原。主产稻、棉花、油料作物。水产养殖业发达。有水泥、化工、汽车改装、食品加工等厂。有黄荡湖电排站。荆潜公路经此。(7)在重庆市云阳县中西部。面积80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高阳,人口2520。三峡库区淹没6.12平方千米,迁移1.5万人。新镇迁红庙村大抱岭。近期规划0.3平方千米,人口5000。以高阳坝得名。清末民初属云阳北岸崇善里。民国中后期属高阳乡。1958年成立高阳公社,1984年复名高阳乡。1992年与健全乡合并置镇。1995年析出健全乡,原高阳乡单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玉米、薯类和柑橘、油桐、山羊。有采煤、建材、炼铁等厂。云开、云万公路经此。(8)在四川省旺苍县中部。面积89平方千米。人口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罐子坝,人口780。以境北高阳坡命名。1950年设罐子乡,1961年为罐子公社,1984年改乡。1992年罐子、支溪、鹿渡三乡合置高阳镇。盛产高阳坡茶。有采煤、制茶等企业。旺英公路经此。坝东河通木船。有鹿亭溪温泉。(9)在陕西省蒲城县西北部。面积58平方千米。人口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高阳街,人口3350。初以高、杨二姓名高杨村,后渐成集镇谐音高阳。1949年设高阳乡,1961年设公社,1984年复乡,1992年设镇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,盛产苹果。煤炭资源丰富,有采煤及水泥、机砖、磷肥等厂。为县西北部农贸集市。有公路东通渭清公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万里桥

    ①亦名笃泉桥。战国秦建于检江上,即今四川成都市南跨南河之南门大桥。《元和志》卷31成都县:“万里桥架大江水,在县南八里。蜀使费祎聘吴,诸葛亮祖之,祎叹曰:万里之路,始于此桥。因以为名”;刘光祖《万里桥

  • 长阳县

    唐改长杨县置,属硖州。治所即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。《寰宇记》卷147长阳县:“县南崖有长阳溪,因以为名。”元属峡州路。明属夷陵州。清属宜昌府。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。1921年属荆宜道。1932年直属湖

  • 西望山

    在今贵州息烽县西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贵阳府》:西望山“盘亘百余里,与开州(今开阳县)南望山对峙。山巅有凤凰池,阔可里许。前有三峰,曰翠屏、目游、莫若,皆壁立万仞,苍松虬结;而目游更奇峭,有石笋数株,高插

  • 罗头山

    在今湖北巴东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巴东县: 罗头山 “在县东七里。滨大江,环锁江水,回顾县治。下有罗头洞”。

  • 城安县

    北魏孝昌中置,为北梁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民权县东北。北齐天保七年 (556) 移治废考阳县城 (今民权县东北),属梁郡。隋开皇十八年 (598)改为考城县。

  • 乌程县

    秦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在今浙江湖州市南十五里下菰城。《寰宇记》卷94引《郡国志》云:“古乌程氏居此,能酿酒,故以名县。”东汉属吴郡。三国吴为吴兴郡治。东晋义熙元年(405)移治今湖州市城区。隋仁寿二年(

  • 昌华苑

    南汉御苑。有两处: 一处在广州市西关,为园林。黄佐 《广东通志》 载: “昌华苑一名显德园,亦伪刘故址也。在荔枝湾。” 一处在广州市河南,为陵区。在北亭村处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89广州: 荔枝洲“在南海

  • 大梁平

    亦大良平。在今四川广安县东北大良乡。《元史·李忽兰吉传》:至元三年(1266),“宋兵陷大梁平山寨”。即此。

  • 延寿关

    在今河南偃师市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西晋永宁元年(301)齐王冏讨赵王伦,伦遣孙辅、李严帅兵七千,“自延寿关出”拒之,即此。在今河南省偃师市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西晋永宁元年(301年)齐王冏讨赵王伦,伦遣兵

  • 江达宗

    在今西藏工布江达县西北江达。清《西藏图考》卷3:“江达在拉里西南,其三星桥、甲桑桥二水会合之地,乃东西要津。”“江达”藏语意为凹地大谷口。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,治今西藏自治区江达县嘎通。1960年与西